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南宋副相何澹

(1146—1219)

页面图片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字自然。县南上河(今兰巨乡豫章上河村)人。十八岁入太学,宋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礼部第二人。历官秘书省正字,武学谕、校书郎、秘书丞、将作少监、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左谏议大夫等职。庆元二年(1196),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嘉泰元年(1201)7月,因“庆元党禁”事多有愧疚而力请辞职,奉祠禄闲居故郡近七年,未忘乡土建设。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凌距今已有149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早的拱形拦水大坝——处州通济堰,将木筏围筑。从梁天监初年到南宋嘉泰四年的七百年间,每年冬春之际都要动用民夫全面维修,费工耗财,至南宋开禧元年(1205),“为图久远,不费修筑”,在何澹亲自主持下才得以将木筏坝改为石坝,其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元至正甲申年(1344)项棣孙撰《丽水县重修通济堰记》也有“宋元佑堰坏……大抵采木筏籍土砾截水,水善漏崩,补苴岁甚。开禧中郡人枢密何公澹甃之以石的记载。同时他还修筑了保定村洪塘,菁水灌溉2000余亩;修撰《龙泉县志》,开龙泉地方志之先河。嘉定元年(1208)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十二年12月病卒,终年74岁。死后就安葬在他当年日夜奋战通济堰附近的堰山(丽水保定村凤凰山一带)上,其墓园还留有石马、石将军、石羊、石虎等大型石雕件,说明何澹深受处州人民的爱戴,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与通济堰的动人故事。他还善于诗文,著有《小山集》,收入《永乐大典》和《全宋词》。宋史有传。

 



编辑:陆军 来源: 2006-11-27 15:1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