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1369)

明朝开国元勋,官至正二品御史中丞。字三益,别号损斋。龙泉八都横溪村人。元末,组织地方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在龙泉一带对抗农民起义。至正十八年(1358),授溢以龙泉主簿、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皆辞不受,退隐龙泉与浦城交界之匡山。朱元璋克处州后,至正二十年三月,溢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用,于应天府(今南京)建礼贤馆待之。溢提出“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初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推行按田分等纳税。任湖广按察佥事时,倡导分兵屯田。龙凤十一年(1365),升任浙东按察副使,巡视处州,溢以处州山多、田少、民贫,课税累重,奏准仍按旧额。浙东建造海舶,向处州征集巨材,溢力谏罢征。洪武元年(1368),任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因奔母丧,辞官归乡里,一年后卒,终年56岁。著有《龙渊集》。《明史》、《两浙名贤录》均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