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聚珍园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农企双赢

    龙泉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杨辉芬 通讯员 朱雄关)“去年在这里做工一天只有35元,一年一万元左右,今年实行了承包制,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昨日,在龙渊街道张村聚珍园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上正忙活着的龙渊街道张村农民郑正鑫与记者聊起了天。做同样的事情,工资的确上涨了不少,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做?对于这些问题,张村聚珍园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副总经理林建武为记者解了疑。
    林建武告诉记者,蔬菜基地投入成本的多少一直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去年我们雇用当地农户干活,30多个人,每人每天35元,此外还聘请3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一年下来人工费就要30余万元。由于责任不到位,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比如长豇豆采收时,农户聚集一起摘,有些人觉得一天反正就35元,多摘少摘都一样,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
    如何降低基地生产成本,提高生产人员积极性,促使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益?林建武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局技术人员不仅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还帮我们出谋划策,经过多次探讨,最后我们决定实行与农户签订种植承包合同,一期豇豆生产以每亩665元承包给农户,农户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承包费的发放,如果每亩产量高于预定产量,我们将给农户一定的奖励。
    “这种承包方式让农户有了责任心,每个人工作起来就像在自己家的菜园一样,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林建武与记者侃侃而谈,“我们一年种植蔬菜3期,这次共与15位农户签定了第一期长豇豆种植承包合同,现在技术人员由去年的3人降为1人,在人工费用大大提高的今年,总生产成本可减少10多万元。”
    正在基地上劳动的郑正鑫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的这种管理方式,我们会像给自己种菜一样,非常用心。虽然辛苦了点,但工资还是不错的。这一期我们3个人一起承包了50亩, 扣除其它费用,比去年同期能多挣5000多元。



编辑:陆军 来源: 2008-05-30 00:54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