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叶适:龙泉和温州联系的文化桥梁(图)

页面图片

叶适  像

页面图片

叶适故乡黄南村全景

  800年前的宋代,中国大儒家学说的浩浩军阵中斜杀出一彪革新派——永嘉学派,它的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就是叶适。不仅如此,叶适还是宋代最后一位著名思想家,对宋代各学派思想作了一个总结。叶适的思想既是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又是我们龙泉的一笔巨大文化财富,在龙泉和温州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
叶适(公元1150—1223),字正则,原藉龙泉,出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城外(今温州)水心村著书讲学,世称水心先生。淳熙五年(1178年)举进士第二,历仕京外,曾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太常博士、宝文阁学士等。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作甚丰,主要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等,《宋史》、《四库全书》、《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多部中外权威典籍均详细载其文和传略。
叶适通古今(当时)之变,成一家之言,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政治、哲学、学术思想、经济、伦理、文学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具有显明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远承“关学”、“洛学”,近师周行已、郑伯熊,光大薛季宜、陈傅良而集永嘉学派之大成,集中体现了宋以来反传统思想与务实精神。他以自己的通达与明智,远见和卓识,顺应历史发展和顺乎自然趋势,对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张载等的唯物主义及浙东其他学派进行系统反思,使其在宋代思想学术的发展这个圆圈中,形成了张载的唯物主义——程朱和陆氏的唯心主义——叶适的唯物主义;经术和政事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重经而轻政事的偏向——经术和政事重新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义利结合的功利思想——重义轻利思想——义理与功利重新结合的功利主义流变脉络,对宋一代的思想学术作了一个总结。
在叶适思想中,最为后人侧目的是他的经济思想。他提倡功利之学,讲究经世致用:“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三》)。他提出不应“以义抑利”,而应“以利和义”,主张“以利与人……故道义光明。”这与千年以来早已深入中国人骨髓的“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以及“谋道不谋食”的正统儒学大相径庭。他反对崇本(农业)抑末(工商业)。更确切地说,并不是反对崇本,只是反对为崇本而抑末,主张把国力的培育建立在繁荣工商业的基础上:“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夫四民交致其用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在经济发展上,他反对重官(政府)抑私(民营),国家不应对经济生活作过多的限制性干预,主张实行比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他认为“使民自养于中”,就能“法简而易周,力少而用博”。私营工商业应该拥有“开阖、轻重之权”以“自利”,政府切不可与民相争,“嫉其自利而欲为国利”。因这种“义利双行”的理论而形成的独特区域文化“瓯越文化”,悠久的重商习俗塑造了瓯越文化区域人们注重功利、讲求实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深刻影响了温州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
基于龙泉和温州深厚的历史、地理和区域文化渊源,随着当前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的实施,龙泉和温州的经济文化联系将更加密切。叶适这位祖籍龙泉黄南,生长于温州、治学于温州的历史文化名人,就像奔流的瓯江一样,把龙泉和温州联系起来,架起一道两地联系的文化桥梁,进而从文化联系进入到经济和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有益于两地尤其是龙泉经济社会发展。

链接: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
永嘉学派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丁昌期等,以后周行己、许景衡等把“洛学”、“关学”传到温州,到南宋形成学派。南宋之时,永嘉地区学者辈出,“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真德秀语),郑佰熊、薛季宣(1134-1173)、陈博良(1137-1203)、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出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朱熹)、陆(陆九渊)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其间,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东学派之代表人物。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当时永嘉地区出现了富工、富商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永嘉学派就是代表这些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减轻捐税,恢复工农业生产,强调买卖自由,尊重富人,提倡实事和功利。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義指出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学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朦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事物之变不知为何也。”(《宋元学案》卷五十二《艮斋学案》黄宗義按语)。具体地讲,永嘉之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改革弊政,对外主张明“夷夏之辨”,抗击金兵入侵。二是经济上反对中国传统“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应该“通商惠工”、“扶商贸”,发展商品经济,并认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是合理的,富人应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三是学术思想上重视事功之学,认为讲“义”不可以离开“利”,对传统儒家中所谓“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仁人正谊(义)不之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习学记言序目》卷二十三《前汉书》)因此,他们提出了“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历史和制度的研究,希望通过考求历代国家成败兴亡的道理、典章制度沿革以寻找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经。这些思想又具体反映在其哲学研究上,认为“道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
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讲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重要侧面。而叶适远承“关学”、“洛学”,近师周行已、郑伯熊,光大薛季宜、陈傅良而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其学术是宋以来反传统思想与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原文化的发展流变与东南地域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摄影  朱志敏

 



编辑:陆军 来源:今日龙泉 2008-12-28 19:57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