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小伞撑起大世界

龙泉人的梦想与机遇

       龙泉太阳伞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全省最大的太阳伞出口基地在台州临海,可短短几年,龙泉太阳伞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木制太阳伞出口基地,装点了世界五大洲的美丽海滩。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太阳伞见证了龙泉人的艰辛与执着,更成就了龙泉人的梦想与光荣。


       1992年 第一把龙泉太阳伞诞生

       我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林木资源丰富。1992年4月, 张金根、张志华等人将目光落在了国外海滩美丽的太阳伞上。当时他们想:“这些五颜六色的太阳伞伞棍和伞骨都取材于木头,龙泉林木多,我们能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出太阳伞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金根、张志华等人开始接触太阳伞。
       外出学艺,日夜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张金根、张志华等人终于研制出了龙泉第一把太阳伞,并亮相广交会,收获到了国外的第一张800只太阳伞的订单,由此打开了国际市场。
       1992年下半年,时任乡镇木料加工厂厂长的李能福在开发新产品时,也关注到了太阳伞,同年摸索出了太阳伞生产技术。
       1993年,张金根、张志华等人合伙建立全市第一家太阳伞企业—龙泉市伞厂,当年创产值950万元。同年,李能福也创建了市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也开始批量生产木制太阳伞。
       令两家企业没有想的到是,因为物美价廉,龙泉太阳伞销售量只升不降,产值一路飚升。次年,两家企业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
       1994年,张金根、张志华等4位合伙人分别创办了3家企业,开始独立生产。

       2002年 成为全省最大的木制太阳伞基地

       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太阳伞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鼓舞了龙泉人办厂的热情。
       越来越多的商人注意到了太阳伞良好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到太阳伞行业。其中,尤以岩樟乡半岭村人为典型。一个产业带动一个村,太阳伞成就了半岭村人的脱贫致富路。一个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小村,因为发展太阳伞企业,几年后迅速成为闻名全市的“企业家小村”。截止2002年,半岭村人办起了13家太阳伞企业,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7家。半岭村人生产的太阳伞占据了当年我市太阳伞产量的70%。
       短短10年时间,我市太阳伞成品企业由2家发展到18家。2002年,全市太阳伞工业产值突破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3家,占当年全市规模企业的26%。而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和市振宏伞业有限公司年产值则分别达到了5508万元和3014万元,在太阳伞行业中脱颖而出。
       此时,在我市,一个以太阳伞成品为龙头,包括伞用帆布、五金、油漆等众多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形成。龙泉太阳伞已直接打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并通过沃尔玛等国际公司的运行,飘洋过海闯入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木制太阳伞理所当然成为我市重要的外贸出口产品,龙泉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木制太阳伞出口基地,替代了临海市木制太阳伞在全省“老大”的地位。

       2008年 出现两家亿元以上企业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2003年对于太阳伞行业来说,是一个拐点。
       那年以后,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停产,部分企业因太阳伞利润空间缩小而转产,有的企业还受外地工业政策的吸引而外迁。到了2007年年底,太阳伞企业仅剩下10家。
       “只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不断地‘死去’,才会有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新生和长大。”市太阳伞行业协会秘书长周时通说。
       的确,太阳伞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整合和优化。太阳伞产业没有因为企业数量减少而受到影响,总产量和总产值不减反增。
10家企业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克服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投资力度,狠抓技改,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太阳伞每年两头忙中间闲的特点,许多企业还研制生产汽车篷、防尘罩、各式帐篷及户外旅游用品等多种多样的产品,使企业生产淡季不淡。
       如今,10家企业全都是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太阳伞300多万把。2008年,这10家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它们还带动了数十家木材加工、油漆化工、太阳伞配件企业的发展,使太阳伞行业产值达到3.7亿元,全市太阳伞从业人员高达3500余人。4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自营出口额1280万美元。其中还涌现出了两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8年,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产值达到1.5亿元,浙江振宏伞业有限公司产值达到1亿元。
       当前,与其它行业一样,太阳伞行业也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产值出现回落。但是历经波折的太阳伞企业没有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吓倒。作为龙头企业,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首先提出了“困难不回避、信心不动摇、员工不下岗、在岗不降薪、发展不滑坡、创新不停步”的“六不”原则,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与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一样,当前,许多太阳伞企业都正紧抓机遇,利用当前形势练好内功,提升品质,养精蓄锐,以迎接风暴过后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记者 姜爱华



编辑:陆军 来源:剑瓷龙泉 2009-06-26 15:49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