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月22日四版)
叶绍翁祖父姓李,为何他成了叶姓子嗣呢?《浦城县志》则有明确交代:
孙,绍翁,字嗣宗,迁浙江龙泉,改姓叶氏,遂为龙泉人,著有《靖逸小集》、《四朝闻见录》。
从志书可知:叶绍翁并不生于龙泉,少时才迁至龙泉,并成长于龙泉;他本是李姓子嗣,是其祖父将他过继给叶姓人家为子,遂“改姓叶氏”。其取名绍翁,字嗣宗,与叶氏以其为承嗣有关。过继的原因,县志虽只字未提,但与其祖父宦途风波,家道衰落,似不无干系。近日,我在编纂《龙泉叶氏总谱》的过程中,在前往龙泉市西街街道岩后村收集该村的《叶氏宗谱》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据《龙泉岩后叶氏宗谱》记载,叶绍翁族名嗣宗,系南宋初年左丞相叶梦得之五世孙。因其为李姓过继,故加“养子”二字。当年其祖父李颖士曾是叶梦得的老部下,建炎三年抗金有功,得到当朝丞相叶梦得的赏识,才得以升迁,并与叶梦得的孙子叶笃结为至友。后因朝廷主战派统帅赵鼎被奸臣秦桧陷害,李颖士受其牵连罢官。为了保护子孙的安全,李颖士不得不将其幼孙绍翁过继给好友叶笃之子阳尔为孙。阳尔系叶梦得重孙,他为了保护忠良后代,便举家由松阳迁到龙泉的深山老林隐居,于是就成了龙泉县岩后村的叶氏开基祖。阳尔只有一个儿子名昱,绍翁即为叶昱的过继子。叶昱还有一位亲生子叫兴弗,如今岩后村的叶氏族人均为叶兴弗的后裔。从族谱得知叶梦得系叶氏58世祖,叶绍翁系其五世孙,由此推算叶绍翁系叶氏63世祖了。
我的目光停留在岩后这座美丽古老的小山村,并在“石林世家”香火堂前驻足良久。石林是叶梦得的字,由此可见岩后叶姓系叶梦得后裔的一个分支。叶绍翁幼时就生活在这个家族里,从小就受到“耕读报国”思想的熏陶。陪同我参观的岩后村民叶元根老人还为我唱了几首本村历代传唱叶绍翁的山歌:
岩后古树绿葱葱,南宋住过叶绍翁。他爱龙井作诗句,喜爱蜂蝶写书中。石林世家香火堂,有个秀才岩后藏。为了避难李改叶,山蕉上头住毛棚。四面毛竹水口枫,燕儿窝儿做正中。代代都有能人出,南宋隐居叶绍翁。
由此可见,历代岩后村民都为本村出了一个大诗人而自豪。相传叶绍翁在岩后村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两首一直在岩后村流传: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蜂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引道烦双鹤,携琴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秋日游龙井》
我在岩后村采风,还听到许多有关叶绍翁的传说。说他成名后还常来家乡岩后村,在松树岙(即“山蕉”处)隐居,种菜植树,写书作诗,泼墨挥毫,过田园生活。在他的家居前有一处叮咚作响的泉水窟,因他常在此窟洗毛笔,故后人称此窟为“叶绍翁洗笔池”。传说此池水可除忧虑。岩后人有句顺口溜说道:
龙井源头长又高,仙水西流松树岙。有缘尝得笔池水,称心如意百虑消。
洗笔池离岩后村龙井风景区没有几步路。我在好友叶盛芙的陪同下前去考察,发现此处瀑布雄伟,峭壁嶙峋,尤其是左右两侧的石乌龟、石水獭,惟妙惟肖,天然风光十分迷人,难怪叶绍翁喜欢在此会友,扶琴弹唱,或吟诗作画,洗笔高歌。
岩后村距龙泉市区五公里,现属西街街道管辖。在此不远处即为白云岩风景区。白云岩因隐居北宋名士管师复而知名。宋仁宗闻其名召至不仕,问其何故,对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现存纪念管师复的白云古庙一座。据说叶绍翁敬佩先辈管师复的“好德”之风,故常去白云岩古庙凭吊和写诗。一次回岩后时忘记将写诗的砚台带回。砚台遗留之处常年积水,日子久了,就成了一口水塘,人们就把这口塘叫作“墨瓦塘”。至今在龙泉还有“白云岩一口墨瓦塘,岩后一窟洗笔池”之说。
如今市旅游局已在白云岩下樟村一带开发了白云岩名胜风景区,因距城区很近,假日游人如织。若今后将白云岩下樟村与叶绍翁故里岩后村1.5公里的山道打通,使其连成一片,那么白云岩风景区又多了一处“叶绍翁故里”人文景观和龙井瀑布自然景观,其旅游价值不是又翻了一番吗? (未完待续)
编辑:陆军 来源:剑瓷龙泉 2010-02-24 1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