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0万农民喝上放心水

饮用水工程“解渴”山区农民

见习记者 项吴菊
       走进龙南乡东坑村村民陈根火家中,他用着放心的自来水,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是通过引泉喝水,真没想到到了我们这辈能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在我市,随便走到哪个村,象陈根火一样感叹的村民比比皆是。
       我市地广人稀,居住分散,80%以上的自然村在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以前,我市农村饮水主要采取引泉、打井、提水三种方式,其中引泉占农村70%以上。由于饮用水基础设施配套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一遇干旱季节,缺水断水现象严重,农民饮水极为困难。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农村引水工程开始起步,通过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有计划、有步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年改水活动。但由于当时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又受“重建轻管”观念的束缚,建后管理不到位,许多供水设施因年久失修废弃,严重影响了农村自来水工程效益的发挥。1992年,我市成立八都、小梅、安仁三镇供水站。2000年,市水利局对供水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扩大了供水范围。但自来水网管铺设范围依然局限在几个乡镇,农村居民引水大都以水管引水为主,没有安全引水设施,水质、水量并不达标。
       2003年,我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机遇,把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来抓,“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铺开。为了规范有序推进饮用水工程的实施,我市分流域对19个乡镇街道饮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编制了“十一五”饮用水工程实施规划,解决全市农民饮用水困难和水质、水量不达标问题。因地制宜选择“管网延伸式供水、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三种模式。2007年和2008年是我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最多的两年,2007年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行政村71个,2008年实施项目村共231个。为支持饮用水工程建设,尽最大努力减轻农民负担,我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专门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同时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与自筹资金,顺利完成了八都、锦溪、安仁、小梅、宝溪、上垟小黄南、岭根至松渠等乡镇级集中式供水和395个行政村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并通过验收。2007年12月我市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之一,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试点县之一。我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3年至2009年底,我市共解决和改善20余万人饮用水问题,农村饮水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我市广大农村居民告别了饮用水肩挑背扛的历史,喝上了清洁的放心水,用上了便捷充足的自来水。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2009年2月,我市城区第二饮用水源岩樟溪饮用水源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能满足10万城乡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这标志着我市城乡供水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沧桑巨变,那些艰难引水提水的日子成为过去,汩汩清泉流进了老百姓的心田。在我市坚持水利“建管并重、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全市人民共享着水利发展辉煌成果。


编辑:吴巍 来源:《剑瓷龙泉》 2010-10-20 19:14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