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0年光明行 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

我市电气化事业大发展

        2006年,城北乡金埠村89岁的季发昌老人家通电了,那台放在家里多年的电视机终于派上了用场。10年前,金埠村就通了电,但老人单门独户住在离村较远的山坡上,需要单独架设输电线路,老人因孤寡贫困,无力承担架设线路所需的费用,成了村里唯一的无电户。2006年,我市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给老人带来了福音,市电力局投入3万多元,竖起4根电杆,架起500多米的电线,把电从村里接到老人家中。2007年,我市结束了还剩28户农家不通电的历史,19个乡镇(街道)444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户通电率100%。
        2000年前,我市仅有八都、安仁、查田等5座35千伏变电所。全市很多农户不通电或靠乡村自建的小水电站供电。据龙南乡兴源村村民项水明回忆,1990年前,村里有一个小水电站,仅供照明,每天通电时间只有4、5个小时,而且电压十分不稳定。自从电网架设到村里后,村中就很少断电,村民们煮饭烧菜、看电视随时可以用电,非常方便。
        据了解,撤县设市前,我市变电所少,电源布点、网架结构不合理,10千伏供电半径长,线路故障率高,停电范围大,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低,群众用电十分不便。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用电负荷大幅上升,我市不断加快电力设施的建设,负荷和售电量保持稳步增长。2000—2005年,经“两网”改造后,全市供电可靠率达99.29%,全市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2.96%。2006年,我市被批准列入“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后,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挖掘资源潜力,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在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科学、合理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完善了网架结构,农村供电可靠率、供电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截至2009年,全市供电可靠率达99.63%,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电源和电网建设资金66445万元,全市新建水电站25座,新建装机容量67230千瓦,报废重建水电站2座,新增装机容量5090千瓦,改造小水电站10座,改造后新增装机容量3010千瓦,新增水库库容775万立方米,新增年发电量18320万千瓦时,大大提高了小水电的调峰能力和可靠性。
        通过“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我市晚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达99.55%以上;全市丰水期小水电代燃料户8.06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89.7%;全市总用电量2.8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071千瓦时;生活总用电量0.83亿千瓦时,户均923千瓦时。全市水电上网电量为3.11亿千瓦时,水电供电量占乡镇及以下农村年用电量1.38亿千瓦时的78.14%;全市水电站主要设备完好率为100%。全市电网电压合格率为98.84%,高压网损率为3.81%,低压线损率8.11%,35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要设备完好率100%;10千伏线路及配电台区设备完好率100%。
        我市电网现有220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2台,容量3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所2座,主变3台,容量12.1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10座,容量13.08万千伏安;全市35千伏线路32条,计405.24公里;10千伏线路93条,计1633.3公里,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由于我市电气化事业发展和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减少了木柴砍伐量,节约了用煤,减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排放量,保护了天然林和生态林,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形成了“以水发电,以电护林,以林涵水”的良性循环,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见习记者 项吴菊 



编辑:陆军 来源:剑瓷龙泉 2010-11-01 16:2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