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姜爱华 通讯员 叶晓菊)连日来,在竹垟畲族乡万家丰菌棒加工厂,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等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程序有序地进行着,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万家丰菌棒加工厂是新近投产的20家菌棒加工厂之一。这20家菌棒加工厂的投产,直接惠及11个乡镇(街道)3000多户菇农。
我市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县之一,从事食用菌生产者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3,食用菌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超过2亿袋。然而,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均是一家一户各自为战,规模偏小,效率偏低,质量也不稳定。去年,我市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5家菌棒加工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分户出菇管理”生产模式,即由菌棒加工厂以集约、高效的形式生产菌棒,然后出售给菇农,菇农实施接种、养菌后,即可以出菇。这样一来,菇农就可以减少3—4个生产环节,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据了解,实施“流水线”生产后,加工厂做出的菌棒每袋售价为1.45-1.6元左右,比菇农自己生产成本低了不少。
“我家以前因为人手紧张,每年只能生产1万袋左右的香菇,如今到菌棒加工厂购买菌棒,省力、省时又省钱,我们正商量着扩大生产规模。”菇农杨启文高兴地说。
食用菌“流水线”生产不仅方便了菇农,也带来了商机,今年投资兴办菌棒加工厂成为热点,村集体和专业合作社纷纷参与其中。
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介绍说,菌棒集约化加工是食用菌产业从传统生产走向现代化生产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发展龙泉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它可以带来多种好处,一是能降低成本,每袋菌棒节省人工费0.2至0.4元;二能减少生产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3至4倍;三是由于标准化管理,促进了菌棒成活率和质量;四是集中处理废弃物,改善了农村环境。
为促进该模式快速有效推广,市农业局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菌棒加工厂负责人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定期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编写、印发《安全生产手册》发放给菇农,促进安全生产;引导各加工厂建立原辅材料来源和菌棒销售台帐制度,减少生产纠纷。农技人员还深入各生产加工点现场检查指导,督促规范操作。
编辑:陆军 来源:剑瓷龙泉 2011-08-11 1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