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审批手续、选地址、设立机构、招聘人员,作为即将入驻我市的交通银行丽水分行的筹建组副组长,过去的两个月,徐钦忙得不可开交。
交通银行将成为除了中农工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之外,我市的第5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全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入驻我市,无疑更加充实了我市的金融行业。而近几年,泰隆银行、稠州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以及浙商银行等相继抢滩丽水,背后又有哪些值得解读的金融密码呢?
银行格局——各大银行加速抢滩丽水
大学生创业者王天海和陈超的创业历程和银行分不开。
2008年,在丽水学院计算机专业就读的王天海和陈超走出校门。在结束了一段短暂的分配式就业生涯之后,两个年轻人萌生了创业的念头。经过考验,他们发现养殖绿色无公害土鸡有着不错的前景,决心创办“浙江海超家禽养殖有限公司”。
依靠家中提供的5万元启动资金,公司渐渐有了起色。然而,公司成立一年后,他们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难题——缺钱。“当时鸡苗已经孵出来了,一刻也不能等了。”两个年轻人为资金的事愁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们也想到了去银行贷款,但是因为贷款需要抵押和担保,“丽水的银行差不多都跑遍了,还是没贷到款。” 正当王天海和陈超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意外接到了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客户经理金鑫的电话。在电话中,金鑫向他们介绍了一种名叫“泰隆·创业通”的贷款:“泰隆银行推出的创业贷款申请手续简便,无需抵押,正好适用。”随后,金鑫还主动上门为王天海和陈超介绍贷款特性,指导他们如何去寻找担保人。
在收到贷款申请的第3天,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完成了全部贷前工作,为两位创业大学生客户发放了一笔10万元的贷款。其后的两年时间,泰隆银行成为了两个年轻人创业路上的“钱袋子”,每次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资金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泰隆。如今,他们的养殖公司已经在3个县设立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下一步,他们打算开办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资金投入超过500万元。对于存在的资金缺口,“当然还是要找银行贷款”。
其实,正是从王天海和陈超开始创业的这个时期开始,很多丽水市民像他们一样,开始感受到了银行业不一样的气氛。手里攥着钱,还没打算做什么的时候,已经有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来推荐存款项目了;中小企业主的办公室也迎来了主动上门的银行客户经理,询问是否需要贷款。
2007年,泰隆银行以及稠州商业银行相继入驻我市,结束了四大国有银行一统江湖的局面,其后几年,全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加速了进入丽水的脚步,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相继入驻。而下一步,交通银行、温州银行也都开启了进入丽水的步伐。
各大商业银行的相继入驻,在繁荣我市金融市场的同时,自然也对原有银行业格局产生了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末,我市5家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8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74.05亿元,在整个银行业市场占比分别达到6.86%和8.28%。
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我市的金融格局基本可以概括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重点,政策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为补充的银行体系。中小商业银行的进驻和发展,虽然会对银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整个银行业的格局难变。如果把中小商业银行比作一匹匹体小而矫健的狼,那么,中、农、工、建等国有大型银行则可以比喻成金融界的大象,双方在体量对比上并不是一个等级。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超过200亿元,单是一个银行的存款数就超过了所有中小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两倍多。
引凤来巢——山城丽水的金融脚步
那么,山城丽水为何能吸引众多的银行前来安营落户呢?
即将进驻丽水的交通银行副行长徐钦认为,首要的原因在于,丽水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丽水经济的发展潜力。“一个地方金融机构多,表明这个地方经济环境好,我们银行决定进驻丽水,最主要的也是看中丽水的经历发展形势。”
而作为第一个“外来的和尚”,2007年就进入丽水的泰隆银行的发展路径,也能充分说明我市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泰隆银行是一家专注服务小企业的银行,成立于1993年,自2007年入驻丽水以来,已相继开设了青田、龙泉、缙云、松阳、莲都等支行,并于今年1月7日设立了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2011年6月末,丽水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2.22亿元,户均贷款54万元左右,其中90%以上的贷款是保证贷款。
而除了银行的加速入驻,金融机构向县域和农村延伸也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农村市场和县域市场纳入到服务范围内,泰隆、稠州、浦发等银行机构已到青田、缙云等县域设立了10家支行。此外,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逐步兴起,青田、庆元、缙云、龙泉先后成立了4家村镇银行,缙云还成立了以服务农村为目的的欣禾紫金互助社。而最终的发展计划是,全市9个县(市、区)都拥有一家村镇银行。
银行业的日益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实际上背后除了有经济发展作为强大后盾,也离不开近几年来,我市对金融行业的日渐重视和努力。“现在政府部门越来越认识到,金融的发展不仅仅是银行业的事情,金融发展得好了,可以助推和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丽水银监分局纪委书记刘寒暄认为,当前我市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不懈努力。引进异地银行机构,每年都是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在2011年全市十件大事中,对金融保障工程的要求就包括了引进1家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
作为异地银行进入丽水的推动者,丽水银监分局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认识更加深刻。“因为丽水的经济总量相对还是小,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处在引进机构的阶段,每一家银行进入,都离不开政府和行业部门的推动。”刘寒暄说,近几年,为了让更多银行进入丽水,银省监局还制定了欠发达地区的银行业扶持政策,丽水银监分局也在市场准入审批、机构筹建等方面为异地银行进驻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和外部条件。
金融生态——多层次银行体系初步成型
“只有你行的存在,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谢谢你行对本人的信任、支持。”这是写在稠州银行收回的一份客户问卷上的一句话。稠州银行2007年12月进入丽水以来,2008年就实现放贷余额4.26亿元,到今年6月,已经实现贷款余额18.5亿元,其中,对中小企业发放500万以下贷款1379户,金额超15亿元,占到银行放贷总数的84.4%。
“这几年相对来说贷款要比前几年容易多了,只要想贷款,基本都能贷下来。”在市区天宁工业区经营一家竹木制品厂的周邦丰告诉记者,他们在企业扩大生产的时候多次从银行贷款,“我们主要是要考虑一个贷款利率的高低,银行多了,我们在贷款方面就有了更多选择。”
正是银行业的日渐繁荣,融资渠道的进一步畅通,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创业者距离梦想更近。而与此同时,银行业自身,也丰富了盈利模式,拓宽了发展道路,与企业及丽水经济共同发展。丽水银监分局纪委书记刘寒暄认为,目前银行业的日渐繁荣,为我市带来金融环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增多,带来大量资金,可以为地方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每家机构的成立都有运营资本金,总行还会安排贷款规模,对于丽水这样一个处在快速发展期的欠发达地区,经济起步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撑,银行机构的增多,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据统计,2006年底,我市整个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497.9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35.16亿元;而到了今年6月底,我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1276.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94.78亿元。四年多时间,存贷款规模增长均超过一倍。
其次,银行增多,可以丰富金融服务层次,优化了金融服务。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错位发展,有效强化了我市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使得各个层次的金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集资、民间借贷等非法的金融活动。以泰隆银行为例,设立4年来,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已累计发放贷款16000余笔,支持小企业5400余户。
再次,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也冲击和推动着丽水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适度竞争。在管理机制、产品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中小商业银行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这些银行进入后,要开拓自己的市场,必然触及银行业的市场重新划分,产生“鲶鱼效应”,使得原有银行业通过提高服务水平、适当降低贷款门槛、推出更多产品等方式,争取客户,使群众和企业享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以工商银行为例,为了进一步增强便民需求,2010年一年,该行就新增自助银行10个,新增自助终端12台,ATM机27台;在市区范围内,该行已经拥有自助终端及ATM机近百台,使得银行的服务功能可以辐射到各个角落。
刘寒暄介绍说,目前,我市的银行体系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在内的八大类型的银行,全市共有25家机构,520多个网点,逐渐形成了机构种类齐全、网点覆盖城乡、金融产品丰富的金融格局。“大型的项目工程可以由国有银行提供贷款,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能够从中小商业银行那里得到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也有逐渐完善的农村金融网络,这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设,就是我们通过已进入的银行,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刘寒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