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
与跨国公司合作,与浙江最高学府浙江大学合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
自企业成立以来,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牢牢把握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以主导产品新型滤清器开发为主线,走上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原动力的腾飞之路。
技改转型 初尝甜头
1992年,农民陈积松从零起步,在查田镇创办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赤手打天下。
企业成立之初,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但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发展。陈积松为此忧心忡忡,为企业的未来担忧。他竭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但收效甚微,企业一直处于“气血两亏”的状态。
兵贵出奇,剑走偏锋。在一次市场调查中,陈积松发现,那时候在全国汽车空调市场,为一汽、二汽配套的产品较多,但为重型车配套的产品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市场重型车数量有限,一些大的厂家不愿干,小的厂家干不了。于是,他瞄准了这块市场,“夹缝中求生存”,投入重金对生产线进行技改,专业生产工程机械重型车配件滤清器,重点主攻重型车生产厂家。
刚开始,为了说服客户,陈积松几乎跑“断”了双腿,磨“破”了嘴皮。但他一直坚持着,因为他坚信:没有客户对三田滤清器的了解,就没有洽谈的成功;没有洽谈的成功,就没有三田滤清器更好的发展;没有三田滤清器更好的发展,就没有员工更好的待遇。后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三田”知名度逐渐打响,配套产品的品种也日渐增多。2000年,公司在广州建立三田公司亚太总代理,从此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步入了发展新阶段。
高校借智 羽翼丰满
初尝甜头后,三田公司越加注重技改。多年来,三田把目光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与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浙江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了“发动机进气消声滤清器”和“新型柴油——水分离滤清器”,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复合型滤材”,使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最令三田人感到自豪的是,在三田公司,建有一个“浙江大学——浙江三田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11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已超过1800万辆。伴随着整车的高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恰在此时,我市全面开展了“市校合作”,主动向高校引智借脑。借此良机,三田公司牵手浙江最高学府浙江大学,邀请浙江大学的教授、博士为企业的跨越发展“出谋划策”,并成立了“浙江大学——浙江三田联合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几年努力,如今该中心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这个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为企业快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积蓄了无穷力量。成立之初,研发中心即着手对发动机进气滤清消声系统进行研究,一举成名,让业内人士震惊。2008年,借这个平台,三田再次投入1000余万元,主攻欧III柴油机柴油滤清系统开发技术,结果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企业年增产值3019万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1998年投入的100万元到2000年的600万元,再到2004年的3660万元,接下来该公司还将投入6000余万元着手另一技改项目。三田公司一次次地在技术改造上一掷千金,这在欠发达地区的龙泉,堪称大手笔。
技改,是一场资金投入的及时雨,是一次技术进步的急行军。一次次技改为三田公司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三田公司在市场风雨中进一步强身健体,羽翼丰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三田公司为此从“低小散”走向“高精特”,当选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量超过了1亿元,如今已成为国内一家专业开发、生产、销售滤清器系列产品的大中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