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工业产值以32%速度增长 招商引资考核连续5年丽水第一

工业经济与招商引资齐头并进

记者 姜爱华

技术研讨

全新设备

业务洽谈

转型升级 铺就跨越发展“快车道”

       企业要加快发展,破解“成长的烦恼”,转型是关键。如何转型,突破口在哪里?科技创新是关键。
       2011年,浙江新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国内仅有的10条膨胀阀生产设备流水线和11项技术专利,开始批量生产新产品,为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提供配套,成为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典范。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大胆引进设备,着手研发新产品,引导企业向“高、精、深”转型。
       新劲、三田、毅力只是众多企业成功转型、加快发展的几个范例。去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举措,另辟蹊径,以工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为抓手,开启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破茧化蝶”之旅。
       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是我市工业龙头产业。2011年,我市启动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百亿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编制完成《龙泉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依托国家级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省级生态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等优势,与一汽、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进一步增强了合作。
       我市积极搭建与“一汽”、长春汽车产业的对接合作平台,多次组织两地企业进行互访对接合作,促使新劲、耐斯特等多家企业与“一汽”、长春汽车产业达成合作配套意向,并组织企业抱团参加上海国际车用空调展览会、广交会、北京工程机械展等国内外知名专业展览会18期,参展企业282家次,有效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在培育产业上,以浙江龙泉工业园区及炉田区块、茶丰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鼓励企业间强强联合或兼并,形成了紧密或半紧密的企业联合体或企业集团。2011年,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
       竹木制品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2011年,我市以安仁木制玩具、八都竹木制品等专业园区为培育基地,鼓励改造提升产业,推动木制工艺玩具和竹制日用品向“精、深、细”方向发展。各企业努力吸收、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将产品从单一的竹板材向竹家具、塑竹制品、高档车箱、集装箱、轮船底板等多元化产品发展。为了让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2011年,我市还启动了速丰林建设工程,开展竹森低产林改造,建设机耕路,强化了一产的培育,并支持竹木企业申领森林认证。
       这一年,通过努力,省政府将我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认定为“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区”,并把汽车空调系统列入了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我市还成功申报了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制品和食用菌3个省级出口基地,建立了省级汽车空调零部件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全丽水首家保税仓库——巨泰公用型保税仓库隆重挂牌并投入使用,全年进口额达到917万美元,为企业进口原材料缓交税收1000多万元。

招商引资 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在许多人看来,通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形成撑起“工业脊梁”的“板块经济”,是近年来龙泉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在全市上下早已深入人心。
       2011年,对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招商引资工作在丽水市考核中连续5年名列第一,引进项目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协议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7万美元,实现了外资引进的零突破,超额完成了丽水市下达给我市的考核任务。
       去年,我市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作”常抓不懈,实行“重奖、重用、重罚”,并推动“全民招商”向“全民联动招商”转变。坚持把年度任务分解到99个单位和全市副处以上领导,又将全市各责任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由有招商资源单位牵头开展小分队招商,形成单位间相互带动、优势互补的联动招商机制。
       市领导率先垂范,带队远赴长春、上海、江苏等地招商,为推动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亲力亲为,部门主动捕捉招商信息,积极跟踪联系,8支招商小分队瞄准长三角、海西、温州等重点区域和城市,出动30多批次招商,招商部门举办各类产业专项推介会10余场,邀请客商近千人次,对接项目100多个。
       我市鼓励企业走合作嫁接之路做大做强,提出吸引市外资金500万元以上用于扩大规模的本地企业,视同招商项目给予政策优惠,促进了“以商引商”。以“一心五点”为工业发展平台,遵循“一园一主业”原则,努力打造培育优势产业及相关产业链。比如,推动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招商由原来的单纯扩量逐步向补链式招商转变,成功引进了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离合器、转向助力器等生产企业,实现了汽车空调配件产业链向核心部件延伸。
       系列举措的实施,使我市逐渐成为浙西南投资热土,引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型项目纷纷入驻。
       温州月兔电器集团投资1.3亿元与金丰机械公司合作,在我市建设“年产500万套变频空调截止阀及500万件管组件生产线”项目;迪拜回归的浙商投资1.3亿元建设“年产30万台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线”项目;浙江商源集团与市披云青瓷文化园有限公司签下协议,投资1.2亿元在上垟镇建设“中国青瓷小镇”项目;山东省青岛崂山蔚竹观主持陈崇硕投资5亿元,在兰巨乡大巨村建设龙祥观。

优化环境 提升服务发展“软实力”

       “梧桐树”上,凤凰多栖、商贾云集的背后,是环境的日趋优化。
       2011年,温州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心惶惶,许多企业信心不足。
       谋事善奕。当困难横亘之时,市委、市政府用决心、信心与行动再一次向企业界证明:任何时候,党与政府都不离不弃!
       针对突然出现的新情况,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做出科学研判,部署开展企业帮扶大行动,综合采取金融服务“十条措施”、服务企业“五大举措”、工业服务“十大实事”,抓当前,谋长远,给帮扶,练内功,撬动银行、企业增加投入,牢牢把握了促进发展的主动权。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工业扶持政策、建设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办理“两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这些是科学把脉、广施良方、对症下药的举措;这些更是风雨同舟、凝心聚力、化危为机的举措。
       全市副处以上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和涉工部门中层以上干部与321家企业形成结对大帮扶,探索建立“企情百宝箱”,解决了企业办证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各类难题328件,帮助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2亿元,80多家企业用地审批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严格执行涉企检查“三卡”制度,涉企“三乱”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实现零投诉。
       我市还适时全面打响“工业项目百日大会战”。全年筛选了20个产业好、投资大的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促使20个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6.58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任务的50.6%。2011年9—12月,筛选了39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和47个制造业项目进行破难攻坚,建立了每周1次的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项目会商制和每月2次的工作进度报告制等推进机制,使86个项目顺利推进。去年,全市新落地开工企业39家,新竣工投产企业30家。
       回首过去,谋划未来。新的一年,我市将以“比学赶创”为载体,以扩量提质为主线,全力培育大产业,搭建大平台,推进大创新,深化大服务,确保完成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力争达到190亿元。相信我市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上,将伴着春风一路高歌前行。



编辑:季靓 来源:《剑瓷龙泉》 2012-04-01 01:1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