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浙江日报]活力龙 幸福泉 生态龙泉的小康之路

  浙江日报讯 晨起,在薄雾缭绕的棋盘山下舞几套龙泉剑;入夜,在诗意盎然的龙泉溪畔漫步行走——在老人们眼中,龙泉的和乐之美,隐匿在一方山水间,从容恬淡。

  而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眼中,龙泉则有着另一种城市气质——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不仅适宜居住,更将工作、创业这些游离于感性之外的坚硬概念,捂出了一种绵密煦暖的温度。

  这座让人留连、诱人驻足、引人扎根的城市,有个与众不同的定位——“活力龙幸福泉”。短短六个字的精炼概括,其内涵表达的是: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机制体制更具创新力、发展主体更具创业力、社会进步更具精神力。

  无论是宏观的前瞻性规划,还是微观的城市发展细节,以“活力龙幸福泉”为起点,绘就出“居住在龙泉有安全感、生活在龙泉有幸福感、工作在龙泉有成就感、走出龙泉有自豪感”的魅力图谱,正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中日渐清晰。

  全民治水:

  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家园

  作为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重要生态屏障区,一直以来,龙泉坚持“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相结合,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狠抓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和强化管理等综合措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07年,龙泉出台了第一份综合整治计划,这份计划囊括了对渔业、农业、工业、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污染治理的详细措施,从生产到生活,从工业到农业,吃穿住用行、柴米油盐醋,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和防范。

  为了保证整治效果,一道防范性措施同样在龙泉深入开展。在优化鱼种结构,实现“以鱼洁水”的同时,龙泉邀请权威专家对库区水质进行专门性课题研究,在库区重点库湾开展水质对比试验和水生植物试种,探索利用水生动植物生态治理模式。

  针对如何长效监管水环境这道命题,2009年,龙泉在全省较早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段长制”,在完成上级部署的3个出境交接断面和17个境内水质断面监测任务的基础上,自己又增设了18个乡镇跨界断面监测,由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对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负总责。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又建立了河道管理“河长制”,通过“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分别确定市、乡、村三级“河长”。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村级保洁员队伍,具体负责河道综合管理各项工作。

  如今,自觉护水已成为群众的一种常态。在龙泉宝溪乡,沿溪村庄自发签订“护溪公约”,并把护溪养鱼写入《村民道德公约》,形成村民家有喜事放鱼入溪的良好风俗;岩樟乡是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村民自觉关停“农家乐”,自发拆除建在溪边的猪舍,将1000多头猪集体搬到山上养殖……

  龙泉还以水利工程整治和建设为契机,把水利景观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地方旅游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水利风景区,以绿水青山为品牌,依托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开发山水廊桥的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态观光特色区,建成了城西生态堤防景观带、留槎洲水上乐园、农村活水公园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水利风景。

  绿色付出,换来不菲回报:据全省环境状况公告公布,龙泉各流域断面水质Ⅰ、Ⅱ类达到98.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地表水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龙泉的好水质还成了生态标签,让种出来的绿色农产品价格成倍翻番,俏销大江南北。

  眼下,一份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又在龙泉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2014年至2016年,龙泉市将投入3亿元以上的资金,全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城乡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以河(道)带整治、带保护、带开发、带管理、带改造、带建设,把龙泉打造成涉水可饮、青山可秀、清风可沐、寸土可生、城乡可媲的水净山清地绿天蓝城美之地,并成功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守护生态:

  融入森林的诗意田园

  结束田间的劳作,三五成群聚在枝繁叶茂的行道树下歇息乘凉,如今已经成为龙泉市八都镇大坦村村民的生活习惯。

  “前些年,村道两旁光秃秃的,连个遮阴的地方都没有。”村民谢世隆清楚地记得,2008年,村里开始密集地植树、建绿地,从此,村民的生活开始与绿相伴。

  “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改变的不只是大坦村的面貌。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龙泉全面树立“大公园”理念,把3059平方公里土地当作一个森林城市、绿色公园加以全力打造。

  2011年,龙泉率先在丽水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荣誉背后,是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数据——森林覆盖率高达84.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5%,其中,龙泉山的PM2.5浓度基本处于背景值(10微克/立方米)以下,即没受任何人为污染,负氧离子浓度甚至达到了10万个以上/立方厘米。

  龙泉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全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引导各乡镇各村发挥生态、文化、民俗等优势,积极培育一村一特、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随着一座座村庄连成了大景区,一批批游客找上门来,一个又一个的生态产业落户山村,“秀山丽水、剑瓷龙泉、养生福地、诗画乡村”的人居品牌正逐渐打响,这个月,刚被评为“2013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龙泉,逐渐展现出了山、水、城交相辉映的森林城市特色风貌。而在这如诗如画的“幸福布景板”中,由矛盾联调、应急联动指挥、便民服务“三大中心”,综治调解网、治安防控网、应急处突网、便民服务网、文化惠民网“五张网”和企情、村情民情“两大百宝箱”构成的“352”模式,则以全面覆盖的方式,为龙泉人撑起了一把幸福“保护伞”。

  因山水相隔、村镇散布而难以集约资源高效开展社会管理的瓶颈难题,随着“352”模式的铺开而被打破。通过这张为龙泉人居住、生活奠定安全幸福根基的大网络,不仅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生活更加丰富,而且安全也更加有保障。前不久,在对政府部门服务的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高达99.8%。

  生态惠民:

  流金淌银的生态经济

  “‘龙泉金观音’最早还是从福建引进的,谁也没想到它在短短几年间就能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打响品牌,成为乌龙茶界的‘第五朵金花’。”今年连续三次来到龙泉的福建茶商吴政文,已经在兰巨乡官埔垟村先后收购了1000多公斤金观音鲜叶,和他同行的,还有不少来自武夷山、浦城、松溪等地的茶商。

  依托好生态,培育出独具“活、甘、清、香”的“龙泉金观音”,不仅推动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上万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今龙泉正着力打造“浙江红茶之都”。金观音的崛起并非个案,事实上,如今龙泉一、二、三产的发展全都紧“咬”生态做强产业,用生态筑巢引凤,类似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生态,是龙泉最大的优势,也是龙泉蓄积的最大后发能量。近年来,龙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前提下,深挖生态资源,培育绿色经济,向生态要幸福,让生态成为富民强市的最优势资源。

  依托生态,百姓创业高潮迭起。大批在外经商办实业的人才,陆续回到龙泉创业;大批从事农业的能人,办起了茶叶、食用菌、毛竹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厂;大批农民开起“林家乐”、“农家乐”……

  依托生态,成群“金凤凰”翩翩而来。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龙泉共引进项目4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外方协议投资总额和实际利用市外资金总量连续位居丽水首位。

  如今的龙泉,已形成了以高山蔬菜、金观音茶叶、竹、灵芝、黑木耳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以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制品、青瓷宝剑为代表的生态工业,以山水生态游、剑瓷文化游、休闲养生游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并在发展中创造出“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竹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20多个国家级基地和金字招牌。

  背靠生态,流金淌银的生态经济,正成为龙泉人民增收的最大福气和创造幸福生活的源泉。

  旅游新城:

  剑瓷名城宜居宜业宜游

  国庆的余热还未散尽,上垟镇披云青瓷文化园又引来新一轮的旅游人气,一拨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青瓷文化,观看青瓷制作表演、品鉴精美成品、亲手制作青瓷小手工,玩得不亦乐乎。

  上垟是原国营龙泉瓷厂总厂及青瓷研究所所在地,依托上垟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和老工业基地的旅游资源,龙泉正在精心打造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休闲度假目的地为一体的中国青瓷主题小镇。

  上垟只是龙泉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侧影。龙泉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近年来,龙泉市立足于深厚的生态、文化资源,持续开展了连贯三年的“旅游推进年”、“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兴旅游、强文化,推动了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城市特色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文化产业产值、税收年均增速均超过40%,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达到4.5%。

  目前,龙泉正充分利用龙泉山、青瓷、宝剑、金观音茶叶等具有知名度的文化资源和人文优势,做一篇以文促旅的大文章,着重培育“以山水观光为主线、养生(养老)休闲为核心、乡村旅游为基础、剑瓷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最美山水型文化休闲旅游新城。

  在这个过程中,龙泉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注重将文化因素融合渗透到三产和城市建设中,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文化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综合体等城市经济;强化文化集聚集约发展理念,打造青瓷文化产业园、宝剑文化产业园、金观音文化产业园、香菇文化产业园、竹文化产业园、灵芝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集聚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

  同时,以“赏瓷、论剑、品茶、登山、养生”为特色,突出抓好中国青瓷小镇、大窑龙泉窑遗址公园、龙泉山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昴山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披云山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瓯江源·龙泉溪养生旅游度假区等文化旅游主题高等级景区建设,塑造了“好山好水好空气、名剑名瓷名茶菌”的美丽龙泉形象。

  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自豪感,这些原本抽象的感性概念,如今在龙泉都有了细致入微的理性布局。千年古城“活力龙幸福泉”的时代巨幕,也正由此徐徐展开,盛况空前。



编辑:陆军 来源:浙江日报 2013-12-09 15:5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