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新闻报道要高扬“以人为本”旗帜

记者 季丹

  去年,央视主持人柴静《看见》一书红遍大江南北,该书序言里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新闻战线“我的社会责任”学习讨论活动,我对柴静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以为,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关心新闻中的人,既是新闻报道的落脚点,也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朴实的话,去呈现人的生存状态、命运、情感、尊严等,写出来的报道要更有“人情味”,使读者看到报道背后的真实。
  从事新闻工作一年多,走过很多乡镇(街道),也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在采访弱势群体时,我往往很情绪化,觉得他们很可怜,写稿过程中免不了会带进个人情感。最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们要的不是可怜,我们也有尊严,真的是迫不得已才选这条路。”她要的并不只是同情,更是了解和理解。作为新闻媒体,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也应做到这点。不溢美,不责难,但求还原事实,这就是对采访对象最好的尊敬。
  记者要学会平淡中见真情。做新闻做到现在,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不要试图寻找传奇。为了寻找传奇,就会无意中把新闻中的人物极端化,要么认为她毫无瑕疵,要么认定她贪图利益。我们的职责应该是置身事外,以人为本,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
  曾经采访过一位残疾人,他因公受伤,儿子、妻子先后失踪,家境困难,生活非常不如意。初见时,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一点都不像40出头的人。听说要接受采访,他非常紧张,但想到有机会通过媒体找到失踪的妻儿,他又鼓起了勇气。
  听完他的身世,我觉得他很值得同情,想把这件事好好地报道。可越是急躁,采访的过程却越是艰难。由于许多人在场以及受访者情绪紧张,采访结束后也没有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天色渐晚,我只能遗憾地返程。走时,看见他信任的表情、佝偻的身影,我微微有些内疚。回去后,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让自己满意的稿子。后来一咬牙,第二天我又独自去了他家。两个人,一条凳子,慢慢地聊起了心里话。由于采访顺利,写报道几乎是一气呵成。
  要想认识人,要想真实报道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受访者放在和你平等的位置上,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认真审视人物背景。所以,要深入了解新闻中的人,就要看记者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寻找彼此之间的共通点,用朋友聊天式,抽丝剥茧,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他愿意把内心的话倾述给你。
  经历各类采访,我始终不忘,人是新闻报道中的核心。要通过一系列的采访、报道,把事件的真相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身边发生的事。
既然想起了当初为什么出发,那就不忘继续赶路!



编辑:陆军 来源:今日龙泉 2014-08-12 15:2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