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练丹 通讯员 杨欢婷) 今年4月份,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龙泉金宏青瓷企业研究院正式立项。7月下旬,研究院与北京中航里程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我市青瓷制作特点,联合制造的CHN-C系列杯碗类滚压成型机“安家”市金宏瓷业有限公司,这台机器的出现,预示着1名技工就可以完成以往7名技工的工作量。
近年来,我市日用青瓷越来越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产量逐渐增加,但从青瓷原料到成品,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机器换人”成了我市青瓷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市金宏瓷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金逸林给记者展示了第一批试烧瓷碗。他给记者出了一道题:“你看得出这两个碗有什么区别吗?”从外观上看,记者看不出有不同的地方。金逸林将两个碗翻面盖在桌上,其中一个碗沿稍有不平。他告诉记者,碗沿比较平整的是新机器制作的,相比传统方法,新机器制作的碗坯密度更高,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两名技工正在操作流水线,一名把瓷土放进机器入口,一名在机器出口收集成品。短短的6分钟时间,泥料以外观精美的碗坯出现,再经过上釉后即可烧制。金逸林向记者介绍,这台滚压成型机实现了从泥料进料到成形、干燥和精坯的全自动生产,具有真空加热挤泥、圆弧滑动滚压成形、回流喷射干燥等功能,把切泥、放泥、压坯、脱模、修脚和修沿6道制作工序连为一体,一名技工可代替七名传统技工操作。同时,传统滚压机每8小时最多制作1200个杯碗坯类产品,还要进行脱模、修脚和修沿3道工序,而这台机器可达到5760个,并且一次性完成6道工序。在这个过程当中,模具的使用率也得到了提高,由于干燥速度更快,使模具的损耗减少,一个模具的使用次数从平均100次可增加到150次。“标准化、高效率、低成本”是金宏公司进行“机器换人”后最大收获。
金宏瓷业最先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一台机器花费300多万元,但它带来的效益将会是机器本身好几倍。金逸林对记者说,接下来,公司还将继续与北京中航里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购置适合龙泉青瓷生产的卧式注浆设备、直压成型机等。其中直压成型机主要用于异形、大件青瓷餐具制作,与现有滚压成型机搭配,配套生产日用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