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之研究

市委党史研究室 毛明库

    地处浙西南山区、闽浙赣边际的龙泉市,素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闻名于世,自古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处州十县好龙泉”之称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龙泉的先辈留下了许许多多标志着龙泉历史文明进程的珍贵遗产。在这些遗产中,除了著名的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世界香菇人工生产技艺“砍花法”等之外,还有一笔非常珍贵和重要的遗产,这就是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分布于龙泉山区众多村落中的星罗棋布的古建筑,犹如一颗颗珍珠,必将越来越显现出它们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试从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的状况以及保护利用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研究,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现状
    龙泉历史悠久,山区村落建村历史一般已达500年以上,部分村落达800多年,有的达1000年以上,长期的村落发展历程,留下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主要有古民居、古祠堂、古社庙、古廊桥,以及古生活生产设施等等。以清代、民国时期为主,少量为明代以前的建筑。
    (一)在古民居方面。各村落留存下来的古民居特别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市现尚保存有古民居的山区村落多达200多个,具有保留价值的古民居数量达1000座以上。这些古民居的留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集中连片留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龙泉逐渐形成了一些经济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其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又逐步在民居建筑的规模、档次、品位上体现出来,直至现在仍保留着集中连片的、有较大规模的古民居建筑群。二是个别分散留存。这些个别分散留存的古民居建筑多属于家族式建筑,这些建筑从整体规模来说并不是很大,但其精致程度却相当高。三是部分残缺留存。除了集中连片、个别分散留存外,龙泉山区村落中还留存着大量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疏于管理甚至处于失管状态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有的已陈旧不堪,有的处于倒塌边沿,有的只留下些残缺的门墙。
    (二)在古宗祠社庙方面。建宗祠、造社庙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人们对先祖、对著名历史人物、对佛祖神灵表达精神寄托、敬仰感恩之情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每个村落一般都建有宗祠,有的村落则有二三个或者更多。龙泉自古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许多村落农田缺水严重,每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是村民们最为渴望的,许多村落因此建有禹王庙或五谷仙庙。出于对文化知识的崇拜,不少村落建立了文昌阁。在龙南、屏南等菇民区,建造五显庙、吴三公庙的也较多。
    (三)在古道桥亭方面。龙泉古代未通公路前,交通运输靠的是水道和古步行道,全市古道总计达两千公里以上,现存古道尚有近千公里。古道上有众多的廊桥、石拱桥、路亭。建造廊桥是浙西南地区村民的传统习惯,一般建造于村落底部的水口上,称为水口桥或风水桥。据统计,龙泉市境内现存古廊桥70余座,有石拱、木拱、平梁各式结构类型的廊桥,这些廊桥大部分建造于明清时期。在全市各村落之间的古道上,除了廊桥,还保存着上百座大小、长短不一的石拱桥和上百个古路亭。
    (四)在古生活生产设施方面。在龙泉山区各村落中,还保留着一些日常生活、生产设施方面的小规模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属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建筑,如水井、锅灶、茅厕等;二是属于生产性专用的简易建筑,如灰寮、踏(水)碓房等;三是养殖禽兽用房,有牛栏、猪舍、鸡埘等。

    二、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保存价值
    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具有极大的保存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诸方面。
    (一)历史价值。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承载着龙泉漫长的村落历史信息,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古建筑虽然已经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但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这些古建筑反映了一定的历史风貌,保存这些古建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历史,为研究龙泉地方历史提供立体的、感性的参照,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名乡镇、名村提供历史资源支持。通过古民居特色的研究,可以对研究村落居民的习俗变化、移民迁徙路线、人口的变动等提供帮助。一座保存良好的廊桥的历史也许就是一个古村落发展历史的缩影。一座祠堂便见证着一个村落家族的发展与兴衰。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古建筑,人们便很难再读懂这个村落的历史。
    (二)艺术价值。龙泉山区村落一些规模较大的古建筑,其展现出的高超艺术,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艺术博物馆。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构建,再到建筑的雕刻、装饰,一系列的环节,都包含着建造者的艺术创造。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借鉴了徽派建筑、闽派建筑等优点,结合龙泉山区地理环境特征,显示出浙西南山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古建筑的构建艺术堪称奇迹,诸如桥体的石拱筑造、民居的墙体打造、梁柱的榫卯拼接、墁地的花纹图案、雕刻的精致美观等技艺,许多是今人所不能逾越的。古建筑的雕刻艺术五彩斑斓,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从使用的材质上来分有石雕、木雕、砖雕等;从雕刻的形式来说,有阳雕(浮雕)、阴雕、镂雕等;从雕刻的内容来说,有人物、花草、鸟兽、鱼虫、书画、棋琴等。从古建筑上的门额、楹联、墙画等优美的文字、图案看,也显示出了古代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精湛艺术。
    (三)人文价值。龙泉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古代的如北宋尚书管师仁、丞相何执中、南宋诗人叶绍翁、明代元勋章溢,现代的如反清志士徐仰山、革命英烈季步高、共和国少将李逸民,保留好与这些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古建筑或人物故居,既是对这些为龙泉作出过历史功绩的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更是传承好这些历史人物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有效载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管谟业)到龙泉寻宗问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龙泉是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香菇生产技艺弥足珍贵,香菇文化源远流长,而菇区古民居、古老的菇神庙等古建筑是继承和发展香菇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龙泉东南部重点菇民区的古建筑,更有其独特性。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所承载的人文信息非常丰富,其所蕴含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香菇文化、宗族文化、祭祀文化等山区村落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笔珍贵的古文化遗产。
    (四)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乡村特别是偏僻的高山区村落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是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尽管离开生养自己的山区村落,却离不开对这个村落的精神寄托,总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情结。龙泉是革命老区,许多古建筑是革命斗争活动的见证。这些古建筑革命旧址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的重要基地。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蕴藏着长期的历史文化积蓄,许多古建筑包涵了古人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生态文化理念,而古建筑本身也是历史留存下来的最好的生态“样本”。
    (五)经济价值。一方面是古建筑自身的价值。山区村落古建筑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列入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建筑将会越来越珍贵,其本身的实物价值也会越来越高,有的可成为无价之宝。另一方面是古建筑可促进其它各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古建筑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是一个最大的卖点。同时,乡村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托于那些保留较完整的、能让人感觉得到乡愁的古民居、古廊桥、古道、古井等。

    三、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留存丰富、价值极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现实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却又不容乐观,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理论研究,推进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利用。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是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首先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避免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群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村落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民众对古建筑的自觉保护意识,使之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利用政策体系。根据国家、省、丽水市有关法规,制定龙泉市山区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相关政策和科学长效的保护措施。对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村落古建筑,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级保护。
    (四)发挥科技优势,破解古建筑保护技术难题。龙泉山区村落古建筑因处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要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面临许多技术难题。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来破解难题。
    (五)落实保护责任,确保古建筑保护取得实效。强化对山区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在征地、拆迁、建房审批、移民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在“三改一拆”、“下山移民”等工作中,要做好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六)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后劲。政府财政要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对一些急需修缮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要安排资金及时进行修缮保护。同时,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古建筑所有权人、投资受益人、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七)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古建筑的价值品位。要打造龙泉山区古建筑的特色品牌,不断扩大其知名度。要对有保留价值的村落古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对全市所有古廊桥实施保护。要通过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申报认定工作,促进古建筑价值品位的大幅度提升。
    (八)合理开发利用,形成动态保护利用机制。一是利用古建筑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业。二是在一些古建筑集中保护较好的村落建立考古研究、摄影活动、文学采风、绘画写生等基地。三是培育古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对于一些因自然退化、安全因素各种原因,已不能在原地继续留存的古建筑,将其拆除后的建筑材料通过古建筑材料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实行“异地保护”。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4-12-10 22:2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