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基层社科普及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以龙泉市为例

    加强县及县以下基层的社科普及工作,对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龙泉市当前社科普及工作现状的系统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各地基层社科普及工作提供参考。

    一、龙泉市社科普及工作实践
    (一)社科团体工作积极性较高。市社科联目前有成员单位(协会、研究会)30家,涵盖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企业、宗教等领域,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普及社科知识、提高公众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带动地域文化的传承。龙泉自古人文昌盛,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有关协会、研究会和专家先后编撰出版了《长铗之魂》、《中国香菇载培史》、《一棵树的循环经济》、《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等一批历史文化书籍,对龙泉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推动社科思想的传播。十八大以来,各协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会员深入农村一线蹲点采访,写出一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文章;教育学会组建“中国梦”讲师团,开展进社区、进农村宣讲活动30余场;医学会开展“中国梦·爱岗敬业”主题演讲活动,激励全市医务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增彩;市老科协等社团围绕“‘五水共治’建设生态龙泉”,完成了《龙泉城区水体浑浊状况调查报告》等10余篇调研报告。
    3.参加主题宣传活动,向广大公众普及各类社科知识。各协会积极参与社科联牵头组织的“社科普及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各类社科知识。如医学会利用免费义诊的机会给农民讲授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林学会在传授石蛙养殖技术,香榧、油茶种植技术的同时,宣传我市的扶持政策;教育学会举行 “家庭教育与人才培养”讲座;水利专家讲授“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等。此外,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双爱活动”(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司法局组织的劳动法宣传咨询、消费者协会组织的“3.15”、公安系统组织的“禁毒日”、律师协会组织的“12.4普法日”等主题活动,对社科知识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我市重视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努力,基地基本上实现了“五个有”(有意识、有机构、有阵地、有成果、有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
    1.社科普及示范基地逐年增加。2013年建成龙泉青瓷博物馆、市图书馆、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林业科学研究所、安仁镇季山头村(季步高故居)5个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014年再添龙泉宝剑博物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浙江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有限公司、住龙镇住溪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绿谷教育集团兰巨校区5个社科普及基地。其中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浙江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有限公司、住龙镇住溪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成功申报丽水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2.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市社科联制定出台了《龙泉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根据各基地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对基地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内容和社会效果等开展定期考核,并建立了退出机制;各基地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建立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并将社科普及工作纳入本单位的整体工作规划。
    3.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传播教育作用明显。一是内容推陈出新。龙泉青瓷博物馆和市图书馆在利用好馆藏资源的同时,博物馆还制作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非遗荣光》、《美丽龙泉》、《走遍中国—龙泉剑魂》等10余部专题片进行循环播放;市图书馆引进了“知识视界”科普视频库资源。二是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如龙泉青瓷博物馆已拥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社科普及志愿者100余人,季山头村鼓励村民人人当“讲解员”等。三是示范辐射作用效果显著。如龙泉青瓷博物馆定期到青瓷行业协会、中职校、青瓷培训班举办青瓷文化讲座,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与全市中小学建立社科普及联谊制度。
    (三)社科普及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公众文化水平差异大、居住分散、需求多样化是县级社科普及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市在内容、形式、传播平台等方面作了相应创新。
    1.开设“龙泉人文大讲堂”,提升社科普及层次。市社科联组织开设的“龙泉人文大讲堂”,定位“大众、大家、大学”,围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邀请层次较高的专家授课。讲堂开设以来,先后邀请了浙江水利学院教授陈晓东、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郑显理、浙江肿瘤医院朱利明医师等来龙授课。通过一年的努力,出现了从 “要我去”到“我要去”再到“争着去”的可喜变化,已成为龙泉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平台,品牌效应初显。
    2.立足农村文化礼堂,打开农村社科普及新局面。我市目前有文化礼堂36个,遍及全市19个乡镇(街道)。社科联把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社科普及主要阵地,依托全市30个社科社团组建了一支47人的宣讲团,利用文化礼堂开设“龙泉人文小讲堂”。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深受农民喜欢,年平均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受众20000多人次。
    3.运用多种传媒手段,扩大社会受众面。一是在电视、电台、报纸上,开辟专版、专题和访谈类节目。如电视台的《剑川热土》、电台的《美丽新农村》、《龙泉金土地》等栏目。二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人文思想。如利用宣传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掌上龙泉”,发布的市委第十三届九次全会决定解读,阅读人数达7万多人次,与丽水市委宣传部共同制作的微信《百岁夫妻挑战“人类极限”》阅读人数4万多人。

      二、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社科普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重研究,轻普及。相当部分理论研究者注重研究成果产出,而对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重自然科学普及,轻社会科学普及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社科普及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虽然出台了《龙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管理办法》,加强了管理,但在许多是依附职能部门存在的,在资金管理、人员安排、科普内容等方面往往要根据职能部门需要安排,增加了社科联管理、协调的难度。二是社会团体组织不是行政单位,《办法》的约束力不强。三是缺乏激励机制,目前对社科工作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都是针对论文、课题,科普工作基本上是靠志愿者的热情。
    (三)社科普及覆盖面相对有限。龙泉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较少,给社科普及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再加上农村人口少,居住分散,直接影响社科普及的受众覆盖面。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大多集中在城区或交通便捷的乡镇所在地,一些社科普及活动也大多在城区或交通便捷的乡镇所在地举办,一些偏远乡村农民很难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虽然尽最大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但由于受财力、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城乡居民所享有的社科普及服务的差距仍然较大。
    (四)社科普及优秀读物较少。社科普及读物是传播社科知识的重要载体,但目前优秀社科普及读物不多,其中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评价标准的原因,社科研究人员对编写普及读物缺乏积极性。这种状况,对社科知识的普及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体来说,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其社科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书本。
    (五)社科普及工作物质保障相对薄弱。社科普及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由于一些上述共性的原因,再加上地处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工作经费尤为紧张。县一级社科联机构都比较精简,根本不可能安排专人从事社科普及工作,而其它相关单位,社科普及工作大都也没有专职人员。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社科普及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基层社科普及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要适应形势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更要根据基层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搭建切实可行的载体。
    (一)建立社科普及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全市“一张网”。目前县级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组织除了社会科学的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外,还有党校、讲师团、调研室、政研室、文明办、党史办(方志办)以及中等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部门等部门单位。建立社科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社团组织和上述单位,构建全市社科工作“一张网”。
    (二)完善社科普及工作体制机制,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社科普及工作管理机构和其他单位的责任,强化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同时,要制定社科普及工作长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或将其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机制,更好地督促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方法,拓展教育传播渠道。一是要发挥好社科联成员单位的作用,以协会、研究会为桥梁,动员更多的各类专家投入到科普工作中来。二是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组织机构开展社科普及工作。三是通过办培训班,建基层宣讲队伍,用好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帮助乡镇和村一级开展社科普及工作。
    (四)增加社科普及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将社科普及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与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向社科普及捐款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加强社科普及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此外,对社科普及工作的管理部门和有经常性社科普及工作任务的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



编辑:李慧欣 来源:今日龙泉 2015-02-02 19:59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