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打造特色街区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范思红

    充满文化元素的创意街区在引领人们进行文化消费方面无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龙泉自古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龙泉西街,就是古代龙泉商贸繁华的象征和古代物流中转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龙泉西街进行创意开发保护,以文化的名义带动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西街成为连接古代和现在龙泉的一座地标,可使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龙泉西街的历史和现状
    西街历史悠久,全长1417米,宽约5米,现挂门牌止于680号,古时各类铺面八百间。沿街的老房子多建于明清年代,为两层砖木建筑,徽派风格,下层是上门板的店铺,上层是卧房,紧临宋代的官办水渠“云水渠”(当地人称“官圳”)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成“一街一渠”的景致。街区内分布着多个弄堂和历史建筑,现在西街两侧仍保留古老的工商业店面用房和各种传统手工业作坊,如:打铁店、秤店、弹棉花店、寿衣店、传统理发店、古玩店等各类商业店铺,形成具有龙泉山城特色的步行老街。据统计,房屋建筑中清代的约占20%,民国的约占30%,1950—1970年约为25%,1980年之后的约占25%。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基底面积占西街核心街区建筑总基底面积65.9%。

      二、创意西街开发规划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游客的旅游观念正在改变,短途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养生休闲体验旅游成了首选,更加注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者对于这些充斥着历史气息,安静祥和,可以暂时远离喧嚣,让身心得到放松的地方更是特别喜爱。随着游客的日益增长,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商机,旅游业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旅游兴市”的战略才能得以真正地实现。
    对西街来说,通过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可以保存历史遗存,保护古街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护文物古迹本体及其历史环境,使西街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以呈现,使传统的生活方式较好地保留和延续。同时可以改善西街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我市市民休闲去处不多,其他各街区风格大同小异,创意特色街区在我市商区版图中尚属空白,创意街区的开发有其民意基础。

      三、创意西街开发规划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去的生活,而是要在开发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元素,在“特”字上做好文章。
    首先要吸引本地人,然后才能吸引外地游客。笔者建议龙泉西街不仅仅只是把它建成一条古街,而是中西合璧的精品街,在品质上做文章。恢复最初的老街原貌——石板路、老字号,大红灯笼、茶楼酒肆、书场墨庄、戏台棋院、金银首饰打制、裁缝、刻印章;同时,在木质老屋里引进有名气的咖啡屋、甜点屋、优雅的酒吧,最大限度腾出绿化空间,点缀绿色植物。让游客在这里既感受到龙泉最传统的生活气息,又可以体验西化的生活。
    东段街区继续鼓励发展和延续传统商业,但是要重新规划商铺、统一布局,改变散、乱、杂现状。规范各类店牌匾的设置,统一拆除各类乱设店招、遮阳棚,拆除封闭式卷闸门,恢复木板门,增加店前花卉盆景;对垃圾箱、路灯等要体现龙泉的传统特色。一些裱画店、茶室、甜点吧、青瓷、茶叶、宝剑、文房四宝、典当行、中药店等精品特色店,建议迁入西街。一些草编、竹编工艺、棕绷鞋垫等传统工业,也建议在这开设店面。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气,将创意成功商业化。
    上西街街区古民居较多,以传统居住功能为主。按原貌复建,对建筑外观立面进行整修,恢复古色古香的明清格局,延续现有的居民构成和生活方式,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但绝对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建仿古街区而拆掉“真文物”,建造一些“假古董”。
    (二)链接整合,共同开发。西街以老街巷为主,巷巷相连,一些巷子深远幽静。可利用这一特点,串联步行街巷,把西街与西街相通的各小弄、北河街、宫头村列入创意街区的范围,在西街旁各弄堂口设置弄名石匾,刻印小弄介绍。巷子里做到干净整洁有序,使各条小弄与西街主街风格保持一致,又各显特色。在小巷里放置一些特色的座椅,开设一些特色小店,使游客在幽静的巷子里可以发呆、看书、聊天。同时注重开发附属产品,如龙泉精品特色小吃、茶叶字画、《高机和三春故事画册》,注重衍生产业的开发,使街区功能多元化,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街区创意商业化,从而拥有长久生存的条件。
    (三)整修恢复“官圳”。“官圳”是建于宋代的官办水渠,龙泉县志记载:“靖康元年(1126),知县姚珏以郑公垟堰为基础,修筑蒋溪堰;新凿云水渠。冬,兴工,次年仲秋竣工。可灌溉畈田三十顷。”因为这条古水渠为官办水渠,百姓称其为“官圳”,长8.11公里,水流自西向东,兼具泄洪排涝之功能。古代人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流水若“滚滚之财源”,象征人财两旺。西街就是以官圳为中心,木质老屋建于其两侧形成的一条街,渠两岸店铺林立,是古龙泉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西街和“官圳”并列布置,旧时,闽浙赣边境诸县的百姓,都以为龙泉有一条“瓷水”,有一条“瓷街”。
    在上千年的时光里,“官圳”带给西街人民无极的方便,沿渠多筑踏步(埠头),取水洗涤极为方便,曾为龙泉一景。由于年久失修,该古水渠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进水口被堵而干涸。2008年,市委、市政府曾经开始启动官圳建设工程,但是并没有完全实现。笔者建议加大官圳开通力度,将它列入政府重要工程,恢复原貌。同时,在西街古民居内建立展厅,将在官圳两边发掘出的历朝历代石刻碑文展示于众。
    (四)加深文化挖掘,丰富古街内涵。创意特色街区需要的是特色内容,各式创意特色街区的成功都与当地文化分不开。如何将独特的本地文化从幕后推到幕前,需要充分挖掘。
    一是民俗文化,设立陈列厅,用图文展示西街和龙泉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民俗,也可成为市民平时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同时收集方言、民谚、传说、歌谣,设立方言民谚陈列室。
    二是古文化,通过恢复文化古建、修葺建筑内部环境、修缮沿街立面,营建一个古色古香又有特色的街区。挖掘历史资源和故事,如整理挖掘官圳的有关资料,设立陈列室。再如与西街相连的宫头村,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庄保留明清古建筑6处,包括叶溥故居、吴三春故居、宋万寿宫遗址、长安湖墩祖庙等文物古迹,另有民国时间浙江日报社旧址、省交通银行旧址等抗战内迁省级单位文化实物,省级非遗《高机与吴三春》故事等。《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在浙江一带广为传播,被誉为浙西南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形成民歌、诗词、戏曲、小说等众多文化艺术形式。保护修葺这些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实物,深挖历史故事的内涵,演绎故事、挂牌介绍。



编辑:李慧欣 来源:今日龙泉 2015-02-02 19:59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