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文化礼堂花开阡陌间

    记者 季丹 通讯员 陶铁琦  

    春节期间,全市51家农村文化礼堂纷纷开展“乡村春晚”等富有龙泉特色的迎新春文化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这是近年来,全市文化礼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化礼堂正不断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乡愁寄托。
    从2013年起,我市19个乡镇(街道)按照“一村一品、一堂一品”的要求,全面掀起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高潮。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1个,共拥有10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开展村级大型文体活动500多次。
    “书画之家”“兰花之家”“摄影之家”“守艺人”“酿酒人家”……走进住龙镇住溪村一条数百米长的老街,只见10多家个性鲜明的“文化小礼堂”鳞次栉比,将整条老街点缀成了一个文化大礼堂。据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住溪村将全村作为一个文化礼堂综合体来打造,以红军街为核心区,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传统村居、自然风光等,鼓励村民全面展示农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乡风民俗,让每户农家都变成全域性文化礼堂的一部分。
    “新建设的文化礼堂不再千村一面,而是提倡‘一村一品’,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实效,立足于本地群众需求,根据本地特有文化、设施实际,彰显本地特色、融入本地元素。”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思路,跳出“就文化活动建基础设施”的狭隘观念,致力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人们内心向往、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筑牢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使我市农村文化礼堂更有“质感”。
    在文化礼堂的使用上尤其下足功夫。把宣讲培训、文艺演出、法律宣讲、健康讲座、“非遗”进村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搬进”礼堂,让文化礼堂“活”起来,长效运行得以保障。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把“非遗”文化作为传承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市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开展“非遗文化进礼堂活动”,要求每个文化礼堂建一个“非遗”文化展示馆或展示墙,让人们看得见回忆、记得住乡愁。
    竹垟畲族乡金田村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立足民族村实际,将畲族风情融入文化礼堂,打造畲族风情空间;龙南乡蛟垟村文化礼堂将“香菇文化”作为主打品牌;兰巨乡大汪村建农耕“非遗”馆传承“耕读传家”好家风……“非遗”文化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文化礼堂的人,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留住乡愁”的最佳载体。
    “一轮春风百花放,最是文化能致远”。而今,我市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展示农村特色文化和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甚至成为一个片区乃至一个乡镇的独特“文化地标”,满足了村民对村庄历史、传统、习俗的寄托和需要。这些文化礼堂凝聚了整个村庄的“精气神”,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村“礼堂文化”,让农村群众有了精神文化上的幸福家园。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7-02-28 09:3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