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听抗美援朝老战士讲述戎马生涯

    记者 周晓寅                                

    蜿蜒,颠簸,从龙泉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手机信号不通的锦溪镇黄永村下畈自然村。上过战场、杀过敌军的谢百清老人,就住在这里。
    已经93岁高龄的谢百清除了耳背外,身体硬朗,说话声音洪亮。一提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役,老人就精神焕发,娓娓而谈,仿佛带我们回到了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
    1948年正月初五的夜里,正当谢百清熟睡时,他年轻的身体猝然被战争的大手掀翻在地——被国民党抓壮丁,随国民党部队到东北前线参加战斗。
    国民党军战败被俘后,到前线打仗或者去后方搞生产,谢百清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后改称第四野战军),先后参加了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以及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的战火基本停歇,而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1950年10月,谢百清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赴朝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谢百清回忆起这场被后世视为“打破美军神话”“扬眉吐气”的光荣之战,有着艰苦而又悲壮的经历,更有热烈而又凝重的情怀。
    部队多半是在夜色中行进,即使停下休整,也几乎不能合眼。“有时候实在累了就打个盹,可是身上还背着弹药,心里还想着战斗,就也不想睡了。”谢百清说,日夜赶路,很快就到达了朝鲜中线战场。
    因朝鲜所处地理位置纬度偏高,打仗恰逢隆冬时节,身为南方人的谢百清很难适应当地的严寒天气。“冰雪积起来有一米多厚,三四件棉衣裹着,刺骨的寒冷还是能钻进身体。”寒冷或许还是由饥饿导致的。“伙夫做好饭会因为战火没能送上来,我们就算着天数自带干粮,可还是经常饿上四五天,很多时候也没感觉了。”谢百清说。
    起初,谢百清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只是简单地扛着武器往前冲。“‘拿着枪就往前走,你不怕死吗?’当时我们排长边说着边将我放倒,告诉我要通过爬或者滚来躲避子弹。”艰难的五次战役,上级的指挥教导、战友的互帮互助和他自己的实战经验,让谢百清更加了解方法和策略,更懂得如何躲避敌人的攻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多场的他,负伤却只有一次的原因。在别人看来,这真的很幸运,殊不知,自从参军那天起,他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有些人听到枪响就害怕,我不怕,胆子大。”谢百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指战员302724名,谢百清就是这三十万分之一。朝鲜政府颁发的人民英雄军功章,正面刻有一名持枪战士,背景为朝鲜国旗和旭日光芒,背面刻着意为“军功章”字样,摸着军功章,谢百清不由追忆起立下军功的那次战斗。
    “同志们,我们实现决心的日子到了,大家有决心的一起爬到山头上去,立功就靠今天了!”在一次争夺高地的战斗任务中,原班长掉队,作为副班长的他代理班长,慷慨激昂地叫着口号,率领着十几名战士,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干净利落地歼灭了美军一个连百余人,占领了重要的山头,荣获三等功。
    1951年4月,身在朝鲜,人在战场,谢百清志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誓死为共产主义、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停战,谈判,签署协议。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画上句号。谢百清在朝鲜继续待了两年多后,回到了祖国。
    “战斗勇敢,不怕牺牲,各种不同的战斗任务都能圆满完成。思想品质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不骄不傲……”翻开谢百清的复员证,字迹依旧清晰可读,从对他的评价来看,谢百清时刻牢记着扉页上“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的要求。
    写着“功臣”二字的白色衬衫上,别了大大小小六枚勋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赠志愿军战士的铜质纪念章,红色五角星,正中镌毛泽东主席头像,四周麦穗环绕,“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醒目地浮雕于其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予志愿军战士“和平万岁”纪念章,金色红底,中间铸刻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一只飞翔的和平鸽,寓意中朝人民是为了保卫和平而战……
    纪念战功的勋章和立功证在谢百清手中保存了60余年,尽管勋章有些许锈迹,证书书页也已经泛黄且边缘破旧,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荣誉,却依旧能让人重温“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时刻,品味他对信念的坚韧与执着。
    1956年,谢百清复员回龙泉。回龙泉后,谢百清曾担任过生产队长、村委委员、村长等职,延续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尽的职责。
    作为一名村干部,谢百清带领群众开荒种田,教大家种稻、种花,积极想办法改善村民生活。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挨家挨户地宣传教育。“那时候有些家长不肯让小孩子读书,我就到处串门动员。”谢百清自豪地说,有些小孩送去读书后,可有出息了。
    战争已经非常的久远,谢百清还记得自己是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三营八连战士,还能说出一些朝鲜日常用语,还能哼唱几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如今,谢百清一家都在农村务农,对他而言,剩下的事就是安享晚年。可他却记挂着,那条市区通往黄永村的蜿蜒道路能否修一修,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回更加方便安全;手机、电视的信号能否覆盖到,让住在大山里的人更加容易地触碰外面的世界。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7-08-03 22:0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