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篾链 排运时期的经济索

    见习记者 李志翔                  

    链,是指用金属环节连套而成的索子。除了金属链,还有一种用毛竹编织的链叫篾链,其中又分为穿心链、吊水链、防洪链、毛竹链四种样式。上世纪50年代,我市主要依靠水路以木排运输为主,篾链是当时固定木排的主要工具。当时,全市所用的篾链大多产自同一个地方——八都镇际下村。
八都镇际下村有三千多亩竹山,生态资源丰富。瓯江支流穿村而过,风光秀丽。9月1日,记者来到村里,见到了许多善于编织篾链的老师傅,他们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12岁的时候,父亲在际下村开代销店,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周家明老人对际下村的生活如数家珍。那时,勤劳的际下村村民总是白天上山忙农活,回家的时候背上两根毛竹,在月光下劈竹子,制作篾链。次日天蒙蒙亮,再挑着扁担将篾链送往水运站售卖。当时,从八都到安仁,所有木排都是以篾链固定。由于篾链是竹制品,需要定期更换,运输之前,放排人都会备足篾链,就像现代汽车后备箱总会存放着备胎一样。有了篾链的护航,龙泉的青瓷、宝剑等特产平稳顺利远航,运往温州、上海等城市。
    制作篾链是际下村的祖业,但具体流传时间已经难以考究。74岁李定祥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几乎所有成年村民都参与到制作篾链的工序中。1951年,村里成立了手工业工会,专门制作篾链,并且独立纳税。全村300多人中有80名都是工会会员,工会一直工作持续到1958年。后来实行计划经济,农业生产互助组来到我市,人们开始按工分计算酬劳。
    “记得1961年,我在生产队干活,一天能做一条60米的篾链,8小时劳动能拿到1块钱的酬劳。”李定祥老人认真地说,“可别小看1块钱,那个时候农民种田劳作一天也只能拿到4毛5分钱,做篾链在当时算是技术工种了。”当时际下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制作篾链,村民们依靠着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1978年,紧水滩水电站开始建造,我市交通运输慢慢演变成陆路运输为主,木排作为交通工具渐渐走下历史舞台,作为配套消耗品的篾链也随之没落。
    “前年,一个温州商人收购过一次篾链,现在村里基本找不到完整的长链条了。”李定祥老人显得有点惋惜。在村民们的帮助下,记者在柴火间找到了一捆40年前制作的吊水链、一根被白蚁蛀空的篾筒,昔日完整的篾链变成了如今烧柴的引子。
    “虽然好久没做过篾链了,但这手艺还是在的。”李吉根老人拿起一根刚砍下的竹子,向记者展示了竹子变成篾链的过程。
    只见他熟练地拿起柴刀,将竹子对半劈开,剔除竹节处多余的部分。经过几次重复,将原本完整的竹子变成8条规整长条形竹片。随后,他用柴刀将竹片从厚度处对半削开,重复2次后,竹片变薄,厚度约1毫米。“太厚不便于编制,太薄又达不到韧性标准。”李吉根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固定好篾筒,将4股竹片放在篾筒上开始编织篾链。只见他的双手不断穿梭在竹片之中,纤细的竹片如柳条般上下纷飞,慢慢地,一条小篾链从篾筒中探出,2分钟不到,一根长3米的篾链就完成了。
    据了解,穿心链、吊水链、防洪链、毛竹链分别应用在不同场景。穿心链贯穿在木排中间固定木排,长度可达60米;毛竹链专用于竹排,和穿心链功能类似,直径可达10厘米,比常人手掌还宽大一些,也是篾链中最难制作的一种;吊水链用于木排或竹排停靠在码头时连接排身和系船柱之间,常见长度为45米;防洪链则是在涨潮或者洪灾时代替吊水链防止木排或竹排被冲走。
    李吉根告诉记者,普通的小篾链村里老一辈人基本都会做,但掌握毛竹链和穿心链制作技术的人却很少。老人指着后院的2棵大树说:“以前有一个很大的篾链架子固定在两棵大树之间,曾编制出长60多米的大篾链。我心里还记着制作方法,只是体力大不如前,没精力也没必要去做粗的毛竹链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固定工具,早年篾链成本比钢铁锁链要低很多,而且在牢固性能上丝毫不逊色于铁质锁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篾链受限于自身产量低、易腐蚀的特性,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工具需求,但是篾链作为际下村独有的工艺产品,仍具备丰富的文化价值。
    虽然如今市面上已经看不到篾链的身影,但是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上的贡献却无法遗忘。际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樟文告诉记者,村里计划组织老一辈篾链匠人复原以前的一些篾链产品,将通过老一辈口述将篾链制作技艺、相关的村庄历史文化等整理成文本资料,希望篾链文化能在新时期散发出新光辉。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7-09-08 10:1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