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用尽千般功 只求青瓷美

    记者 龚隆淼 见习记者 季卓奕 通讯员 丁梅   

    张晞,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1972年出生于宝溪一个制瓷世家,17岁时便开始学艺。经过近三十年的历练,已精通各项制瓷技艺,擅长手拉坯,精于雕刻,并扛起了龙窑“不灭窑火”的大旗,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和传承而不懈努力着。
    据了解,张晞的爷爷张高岳是清末民国初期的制瓷高手,也是解放后龙泉青瓷恢复仿古技艺的主要人员之一,精通瓷厂各工种技艺,是个地道的制瓷土专家,当时最早的龙泉青瓷技艺恢复小组也就设在他的老家。受家庭环境熏陶,张晞从小便对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拜爷爷为师,开始学习青瓷制作。
    “那时做青瓷和做木匠、泥匠是差不多的,并不像现在有这般地位,当时我们青瓷艺人都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碗佬’,所以说当初学习青瓷纯粹就是因为兴趣。”张晞回忆当年的场景时说,当时的他并没有多少制瓷基础,而爷爷却总是很严格,可以说他是在批评中学习和进步的。于是,从采矿、拉坯、造型设计、刻花、配釉施釉到龙窑烧制,张晞深入学习每道工序。通过两年多的勤学苦练,张晞已较好掌握了仿古青瓷的整套工艺,并于1990年底开始独立烧制仿古青瓷。
    自主创业,失败总是难免的。2003年,张晞烧制的整窑1800多件产品只有10%左右的成功率,这也给当时的他沉重的打击。“这是我制瓷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失败,但是我也要感谢这次失败,因为它让我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张晞说。
    2004年,因发展需要,张晞来到了龙泉。在这期间,他也逐渐完成了从仿古青瓷到传统青瓷的转变。“仿古青瓷最重要的是做得像,越像就越有市场,虽然外观好看,但是他没有艺人的创作理念、思想,只是单纯地依葫芦画瓢,属于纯粹的一件商品。”张晞说,虽然仿古青瓷有市场,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原创的作品,从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情绪等,把青瓷做“活”。
    《那年夏天》便是张晞自创的一件青瓷作品,意在回忆孩提时喝大碗茶的情形,回味年少的美好时光;而《那年冬天》则是有感于寒冬腊月中绽放的梅花,表达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一种情感。自此,张晞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融入自己理念和情感,也正因如此,张晞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愈发受欢迎。
    对于青瓷,张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对于龙窑,张晞则有着更真挚的情怀。因为从他学习制瓷开始便已接触龙窑,后因来到龙泉就没有再烧,但在2010年,张晞又毅然决定复烧龙窑。“回去烧龙窑,是一种情怀,它不仅能体现人与火、人与土的融合,更是龙泉青瓷的一个载体,作为手艺人,龙窑能体现我们匠人的精神。”张晞说,所谓匠人匠心,就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沉浸在手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
    龙窑烧制成本高,付出精力多,连续烧制几年后,张晞有点力不从心了。然而, 这时正值网络众筹兴起,张晞便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来烧制龙窑,他发出了“跟我一起烧一窑青瓷”的倡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让这门手艺能够得到保护与传承。成功募集到了60多万元资金,最终烧制的产品也十分理想,这也让张晞更加坚定了烧制龙窑的决心。
    “今年我主烧两窑龙窑,其它几窑我也会去参加仪式并进行指导。我们每烧一窑,都会拿出一件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用于公益事业,希望可以尽一点绵薄之力。”为让传统龙窑烧制技艺得以更好地发展与传承,张晞还当任了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会长,积极帮助指导龙窑烧制,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龙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业近30年来,张晞在水与土、釉与火中历练,静默如金地努力着,稳扎稳打地为龙泉青瓷制坯描画,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只为龙泉青瓷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7-10-27 09:43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