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奏响红绿畅想曲 绘就桃园新画卷

——岩樟乡坑源底村见闻

    见习记者 李志翔 通讯员 游燕萍
    “这个村庄变化太大了,刚进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而且整个村庄整洁干净,基本看不到垃圾。”来自温州的李先生感概地告诉记者,五年前他第一次坑源底村,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村里随处搭建的灰寮和露天厕所,乱堆乱放现象很普遍。
坑源底村距城区25公里,四面环山,山路四通八达,从1938年2月到1945年5月,中共龙泉县委曾驻扎该村,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重要的革命活动旧址。前些年,由于村里大量中青年劳力外出打工,或者因为子女就学而搬入城区,全村总人口409人,留村的只有8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70多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老人村”。
    近年来,在岩樟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坑源底村做好红、绿文章,昔日的“老人村”迎来了发展大变化。
走进坑源底村,鲜活的红色文化图案和红色标语铺满了村头巷尾的墙面。近几年,岩樟乡加大红色生态旅游建设力度,修缮了中共龙泉县委旧址和加大村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今年6月,又着手部署红色文化上墙工程,进一步弘扬了红色文化,营造革命老区氛围,
    随着红色文章的做活, 原本沉寂无名的坑源底村,渐渐打开了知名度。每逢“七一”“八一”等节日,许多机关单位选择到坑源底村组织党日活动。今年8月8日,市四套班子领导还到坑源底村开展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锻造龙泉铁军。“坑源底村已经成为我市机关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岩樟乡负责人自豪地说。
    由于地处水源地保护区,有人提出的诸如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想法,都被村两委否决了。然而村庄发展势在必行,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们都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坑源底村的发展道路。望着满山的荒地,坑源底村两委决定把荒地利用起来,发展水果产业,以此助推农民增收。
    2014年11月,清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落户坑源底村,120亩的种植面积,培育有徐香、金艳、黄金果、红阳4个优质品种的猕猴桃,全部采用原生态无添加无公害种植。“合作社采用杀虫黄板和杀虫灯来替代农药杀虫剂,产出的是真正的绿色水果。”合作社负责人邱连有对记者说,今年是基地第一年挂果收成,依托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岩樟乡的乡村漫游节效应,猕猴桃基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客户订单也是接连不断。
    “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使得猕猴桃基地全面带动了村民增收。仅今年,基地支出的人工劳务和管理费用约为23万元。此外村中注册了“十里桃园”品牌商标,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成立了十里桃源农场,同样采用“农场+农户”的形式,让村民参与到桃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当中,提升全村经济收入。“十里桃园农场现有60亩的桃树,明年就能挂果收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叶建青说。
    “猕猴桃基地的成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心,预计到明年2月份,桃树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60亩。”村委会主任邱堂松告诉记者,荒地上种植蟠桃,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促进了村民增收,可谓一举两得。届时,满山的桃花或水嫩的蟠桃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采摘、游览。坑源底村将真正成为“十里桃园”。
擦亮革命底色,举好高山绿色“生态牌”,坑源底村逐渐从一个落后贫困的“老人村”蜕变为一个宜居宜游宜农宜业的水源地生态经济示范村。如今的村庄,就好似墙上标语说的那样——像龙泉青瓷一样干净纯洁,像瓯江之源一样活力迸发。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7-12-05 10:5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