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小石蛙蹦出大财富

见习记者 李一夫 通讯员 邱可青
      棘胸蛙,又称石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山泉水中的活人参,极具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说起石蛙,大家都不陌生,好山好水才适合石蛙这种高度依赖优良生态的生物生长。近年来,道太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成为了村民生态创业的资本。
    道太乡西坑下村层林叠翠,草木丰茂,清澈的溪流从村边蜿蜒穿过;这里空气潮湿,少光阴凉,人烟稀少,成为了石蛙们的天堂。在这里,许多村民依靠养殖石蛙,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城里夫妻
跑到深山养石蛙

    “我家的石蛙今年开始大量上市,价格平均每斤80元,等卖完这批商品蛙,就可以收回成本了。”近日,记者在旺宝石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吴水养的带领下,走进了他的石蛙养殖基地,只见数十个石蛙养殖池内,褐色的石蛙卧趴其中,有的伏在岸上假寐,有的潜在水中游泳。
    “在养蛙之前,我是道太线路客车司机。2013年,我想转行发展,在遂昌石蛙养殖基地了解了养殖技术和发展前景后,就决定发展石蛙养殖。”吴水养说,在了解到石蛙的市场前景后,他就想好了要把基地放在西坑下村,因为这里不仅生态好,而且村里的农田基本没有耕作,没有农药污染。为此,夫妻俩还卖掉了城里的房子,把家搬到西坑下村,一心一意的发展石蛙养殖。
      绿水青山回馈的是金山银山。“石蛙的养殖周期一般要三年,我的石蛙2016年开始推向市场后,因为品质好,第一年就卖了20多万元。”吴水养说,看到了石蛙养殖可观的经济收入,道太乡的一些村民也纷纷加入养石蛙队伍,现在就有6户村民和他一起从事石蛙养殖,并且都有了可观的回报。
      
花甲之年
开启养蛙创业路

    “我今年64岁了,这些石蛙养殖基地的蛙圈都是自己动手做的。”道太乡西坑下村绿之源养殖场负责人林兑权自豪地告诉记者。
    老林是西坑下村人,60岁了还开始创业之路的事迹,如今在村里被村民们津津乐道,也争相取经。
    “我和吴水养是同年开始养石蛙,一起前往遂昌石蛙基地参观后,发现石蛙效益高、销售好,当年就拿出自己所有的养老钱,并在信用社贷款,投资50万元开始了创业路。”林兑权说,很庆幸当年自己的决定,在2015年、2016年两年时间,他就分别获得了12万元和24万元的收益,养殖场面积也从1亩扩张至4亩,到2017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以前一年忙到头,最多也只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养石蛙带来的财富效应,真让人始料未及,今年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元呢。”林兑权说。
      看好石蛙的发展前景,2016年,老林已在武汉成家立业的儿子林伟,辞掉了武汉的工作,卖掉了武汉的房子,带着媳妇回到龙泉,加入老林的创业队伍。
      老林说,西坑下村生态好,这里养殖的石蛙病害也少,另一个优势是,市石蛙协会提供的市场拓展服务,让销售无忧。
      据老林透露,目前市石蛙协会正加强与本地酒店、农家乐合作,拟开发石蛙菜品,让石蛙成为龙泉的招牌菜,打开本地市场。

身残志坚
养蛙摘掉贫困帽

    “我的命运与石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水生说,他今年53岁,20多年前因在峡谷溪涧抓捕石蛙被毒蛇咬伤。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左臂被截肢了。
    这之后,张水生砍过柴,养过猪,做过工,虽然徘徊在温饱线的边缘,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虽然我与石蛙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没想到石蛙又会成为我的致富源泉。”张水生笑着说。
    也是经吴水养介绍,2013年,张水生加入了石蛙养殖队伍,东拼西借筹了70多万元,开始认真学习养蛙技术。学成之后,他与妻子便在大毛垄湾峡谷进行仿生态石蛙养殖。
    万事开头难,养蛙也不例外。张水生由于对石蛙病害等知识还了解不深,也曾遭受过巨大的损失,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在反复摸索的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前两年刚开始养,商品蛙不多,销量基本在1500斤左右,纯利润也有5万元,到2017年商品蛙多了,销售也有3000多斤,利润也翻了一番。”张水生说,目前他的基地已经养殖石蛙5万只,生态创业这条路真是越走越宽,越来越好了。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1-09 11:3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