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龙泉地名浅谈

吴克文 叶正铎

(配图  啸武)

    地名,是人们对居住地和地形地物共同约定的一种语言代号。地名不仅用语言表示,而且还用文字记载,因此,地名有读音和字形的概念。当人们在给某个地方命名时,又往往赋予它一定的含义,故地名又有了意义的概念。所以一个地名有音、形、义三项内容。由于语言、习惯、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原因,地名往往又反映着当地历史、地理、政治、语言等方面的特征。古往今来,地名的来历与产生方法,不外于“必从山、从水、从事迹。除此之外,必取美名”(宋王观园语)。因而,地名能给人们描绘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画卷。
    龙泉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共有行政区划和居民点(包括乡、镇、街、巷、村)名称2611条,其名称来历,经初步探索考证,绝大部分是来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经济特征,其中的大多数又是与山水田林有关。除此之外,少部分来源于宗教、姓氏、神话传说等因素。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因山得名,计296条。如凤音山、十万山、天堂山、独山、严山等山庄,便是直接得名于山。另外,许多以岭、岱、岙、岗、弯、坡、排、窟、坞、岘、峰、尖等通名定名者,亦都由来于山。这反映了龙泉崇山峻岭,绵蜒起伏的地理特点,既是对壮丽山河的真实写照,也说明“山”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之重要地位,体现了在日常应用中的方位意义。
    2.因水得名,计298条。如大贵溪、住溪、锦溪、均溪、宝溪、武溪、雁川等乡村均直接得名于溪。另外,以坑、源、湾、漈、潭、洲、滩、淤、泉、井、湖、塘通名定名者,皆源出于水。
    3.因位置得名,计237条。此类地名,大都由山或水的通名派生而来,以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定名。如岭上、岭头、岭后、半岭、岭坤、岭根、岭脚等村名,就是因坐落山岭位置而取名的。如:岭上,系因村居栗儿岭上首而得名;岭根,系因位处昂山岭脚而得名。类同者如高岱、岱头、岱下、岱根、岙头、岙后、岙下、岙底等等。因水派生的,如源头、源底、源口、溪头、半溪、溪口、坑口等等。如溪口,就因坐落桑溪注入龙泉溪的水口而得之。不过,此类因位置而得名的村庄,重名者较多,这可能与幅员广大、山川间隔、交通不便等因素有关。
    4.因方位得名,计125条。此类地名,亦大都从山或水的通名派生而来,以东、南、西、北、中定名。如东岭、南坑、西岙、北山、中村等等。如北山,因村处八都北面山腰而得名。
    5.因地形地貌得名,有石龙、石马、石犬、石门、石古(鼓)、石笏、蛟垟、石龙岗、狮子岩、牛头岭、牛头际、石角下、半边月、头梳石玄、馒头凸、八字排等,计155条。此类因地形地貌得名的村落,也大都以当地的地形来取名,因此也可谓因山得名。蛟垟,因村旁山形如蛟龙腾空,故名;又如狮子岩,因山岩形若雄狮,故名。
    6.因植物得名,有杉树岗、枣槐岭、黄麻岱、杨梅尖、梨树排、毛桃坞、柿树坪、大栗坞、茶子林、桐子弯、油麻坪、白果寮、金竹畲、梧树垟、栖曲弯、芭蕉坑、菖蒲塘、葫芦窟、棕榈头、枫树根、苦槠脑、樟树后、松树弯、安(榅)山下等,计232条。如菖蒲塘,据清《龙泉县志》载:“在县南三十里大山之巅,平衍幽胜,宋太宰何执中(豫章人)建馆榭,凿池引泉,种花芰菱芡,为登眺之所,今废,惟菖蒲满地,俗呼为菖蒲塘。”龙泉有如此众多的村庄以植物名称取名,足见山区林业资源之丰富,植物种类之繁多。
    7.因矿产得名,有金坑、银(仁)场、铜山、银下(冶)街、石富等,计16条。这些村,历史上曾经开过矿或冶过矿,有的目前尚在开采,反映了当地丰富的地质矿产而得名;又如石富,铅锌蕴藏丰富,是龙泉铅锌矿的驻地,正在大量开采,石富美名,实不虚传。
    8.因动物得名,有狮坑、狮子源、白象、牛鹿、牛坞底、牛场、牛湖、水牛塘、马岙、猪母岭、野猪窠、猪章、鹅笼、鸭铺、鸡楼、老鸦镇、蜜蜂岭、金蝉湖、山鸟、黄燕、龟背、长蛇、蜈蚣等,计59条。如牛场、牛湖、牛水塘等,建村前均为牧童放牧之场所,故此得名;又如金蝉湖,因村边有湖,湖边长满小竹,有金蝉栖息,鸣声悦耳,风景优美,故而名之。
    9.因色彩得名,有赤源、红坞、黄石玄、白水、青坑、黄土、乌石玄、白岭、黄水、绿坑、兰(蓝)田等,计89条。如黄石玄村,就是当地“有石玄色纯而黄,因名”(《龙泉县志》)。
    10.因田地土壤得名,计106条。如大畈、垟畈、田畈、沙田、大丘田、田垄、白泥岭、黄泥畈、黄沙岗等。
    11.因交通道路得名,计14条。如公路下、官路岙、埠头、渡船头、山路后、横路下等。
    12.因数量或里程得名,计57条。以数量得名的,有一方书、三丘田、四源、五粒石玄、七际、九条坑、百步、百廿担等。如上垟镇泗源管理区有生源、丁源、河源、汤源四条溪流而得名。以路程得名的,如五里亭、七里排、百步岭等。
    13.因迁徙垦荒得名,计14条。如东畲、大畲、上畲、下畲、茶畲、月家畲、黄家畲等。
    14.因职业而得名,有大窑、缸钵窑、瓦窑坪、苦网寮、鸭儿铺、香末碓、石玄湖店、茶寮、香店等,计21条。如大窑村,是由南宋时烧制青瓷而得名,当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在此主窑,章生一所制之瓷,胎薄质坚,紫口铁足,瓷面显现纹片,人称“哥窑”,同官窑、汝窑、钧窑、定窑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章生二所制之瓷,胎骨厚实,釉色葱翠,晶莹如玉,人称“龙泉窑”或“弟窑”。解放后经考古挖掘,已发现古窑址,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旧时称琉田)
    15.因建筑物得名,有金陂、花桥、洪桥、仓廊、上凉亭、凉亭下、新坝头、杉皮寮、麻车下、米仓下、古井弯、大桥头等,计141条。
    16.因旧行政建制得名,有八都、五都楼等计12条。宋代实行乡都之制,当时龙泉县境共划为五乡三十四都,八都序列第八,其名一直沿袭至今。
    17.因对称得名,计287条。如上蓁蔀、下蓁蔀、大梅、小梅、内金坑、外金坑、内双溪、外双溪、新蓬、老蓬基等。
    18.因人名、姓氏得名,如王庄、骆庄、吴岱、季岱、周村、叶村、张家、曾家、刘坊、项坊、沈边、郑边、陈山头、李山头、杨山头、何山头、徐山后、赵山后、章府会、五进士等,计263条。如章府会之名,即来源于明代御史中丞章溢建府于此。
    19.因古迹或寺观庙祠得名,有龙渊、白云、宫头、净信(圣)、住庵、庵边、庙下、籍桂坊、义泉巷、华(花)楼街、东音寺、长老寺、观音堂、道堂下、文昌星、平水王等,计31条。如宫头,就得名于当地宋代所建之“万寿宫”。
    20.因吉祥兴旺取名,计51条。如安吉、安民、安仁、安福、安和、安田、建平、建兴、上兴、南兴、兴和、兴源、秋丰、隆丰、富坞、盛户等。
    21.因神话或历史传说得名,有鹤场、金鸡石玄、八仙台、将军石玄、留槎洲、剑池湖等,计9条。如留槎洲(又名蒋秦淤),“昔传有仙乘槎泛水因留为洲,故名”(《龙泉县志》语);又如剑池湖,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铸剑大师欧冶子曾于此为楚王铸炼三剑,曰龙渊、泰阿、工步,因名。
    22.因其他得名,计98条。
    地名素有“活化石”之称,它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出产生它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体现了地名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研究地名,探索它的产生、发展、更替规律,不仅能开阔视野,增进知识,而且可以为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地质学等提供宝贵资料,同时也为龙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色添彩。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2-07 22:3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