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气吞万里守四方

■ 胡杨

    剑在冷兵器中有着其他兵器不可比拟的尊崇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一头铭刻着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坚韧勇敢,一头张扬着千古文人的侠骨风流;它一边倾诉着祖先开创历史的艰难与辉煌,一边围绕着我们追求幸福与公正的侠义梦想;它一面传承文武兼备、侠义担当、刚柔相济的大智慧,一面抒写正直中坚、忠于家国、心系天下的大胸怀。

剑显神力

    龙泉宝剑自诞生之日起便被人们赋予了超自然的神力。古人认为铸造宝剑需借助神力,要“采五山之精,合六金之英,百神临观,遂以成剑”,又要 “吉日良时,雨师洒道,雷公发鼓,蛟龙捧炉,天帝装碳,太一下观”。
    欧冶子铸剑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的结果。春秋时期,勾践在吴为奴三年获释归国,迁都会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欧冶子闻讯,异常兴奋,铸剑救国,谁知造出的剑不是太软易卷刃,就是太脆易缺口,心中无比苦恼。中秋之夜,欧冶子梦中得到仙人指点,括州府黄鹤镇附近有一铸剑好地方。次日清晨,欧冶子夫妇带着女儿莫邪,日行夜宿,翻过九九八十一座山,渡过八八六十四条溪,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找到秦溪山。在两棵千年古松下面,有七口水井,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排着,井水寒洌。附近山上,满地铁砂。欧冶子笑道,此乃天造地设的铸剑宝地啊!于是砌好炉灶,安好墩砧,架好风箱,摆好磨石,开始铸剑。
    一天中午,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欧冶子刚把一枚剑坯烧红从炉里抽出,放在墩石上锤打,突然闪电鸣雷,七口井中腾起七条蛟龙,冲上云霄,齐向剑坯吐了一口水,就腾云驾雾去了。欧冶子见剑坯上五彩缤纷,就举剑向大石上劈去,只听“啪”的一声,大石被劈成两半。宝剑刚劲不愁了,磨剑又成了问题,磨石碰到剑坯,立即粉碎了。于是,他带着剑坯,翻山越岭,寻找磨石。一天傍晚,一位药农指点他在棋盘山顶东北四十余里处的亮石洞里找到了亮石。欧冶子一家把亮石取回秦溪山,将剑坯在亮石上一磨,寒光闪耀。欧治子一试宝剑,刚柔相济,柔如腰带,削铁如泥。他大喜道:“剑炼成了!”并给宝剑取名为“龙渊”“泰阿”“工布”。如此神异而庄重的铸造过程使古人认为宝剑具有了神灵之气,具有超自然的神力,让人敬畏,使人顿生神圣之感。于是,宝剑就成为镇邪驱凶的神物,普通人家也会悬挂一把宝剑,以求祛病避灾,降妖除魔。明清小说中,宝剑不仅可以镇邪驱凶,还可以带来平安富贵。

剑威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龙泉宝剑又被赋予克敌制胜的威力。欧冶子和干将认为,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其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强国,晋王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楚王手中。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欲以索剑为名灭掉楚国。晋强楚弱,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若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骑快马将此剑沉入太湖,让泰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有随时倾灭的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风胡子说,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
    在唐代,宝剑又成为祭天等庄重仪式的必备之器。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举行祭天仪式时,皇帝穿着兖冕龙衣,身着绶带三玉环,腰挂宝剑,伏拜于地,先以祷词祝告上苍,然后祭酒再拜,最后礼祭诸帝。

剑行大道

    自先秦开始,剑就不是寻常之物。至秦代,长剑成为权威的象征和豪迈精神的体现。短剑虽也质地精良、便于携带,但在搏斗中远不是长剑的对手。荆轲刺秦王,荆轲之剑不足36厘米,而秦王之剑长约140厘米。可见,长剑成了君王们自卫防身的武器。
    至汉代,长剑成为剑的主流。汉初,剑是功臣将相的功勋符号,获得皇帝的赐剑是臣子最大的荣耀。“王者舞剑,意在忠诚”,作为王者的赏赐,寓意臣对社稷的最大贡献和对君主最大忠诚。汉承秦制,“群臣侍殿上者不得寸之兵”,而汉高祖排功论赏,“令萧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是多么大气的奖赏啊。汉剑大气威猛,给人一种傲人之气。也许,剑的拥有者会有一剑在手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汉代有一种官署叫尚方令,专替皇帝制做御用刀剑及好玩器物,所以后来皇帝的御用剑就叫做尚方宝剑,或称上方宝剑。尚方宝剑,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出自《汉书》朱云对汉成帝的请求:“臣愿赐上方斩马剑,斩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朱云所说的上方宝剑已作为皇帝权力的借喻,成为诛杀贪官污吏的权势象征。
    在元代杂剧中,已演绎出尚方宝剑文化。元杂剧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忠奸争斗,势成水火,忠臣常落下风,就在忠臣要遭奸佞毒害之时,尚方宝剑赫然出匣,上治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昏君气沮,奸臣授首。台下观众人心大快,千百颗悬着的心得到安慰。于是,尚方宝剑成了平民百姓对正义和忠良的寄托与期待,焕发出神奇的光彩。在关汉卿最著名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里,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后来官至两淮提刑廉访使,自称“身居台省,职掌刑名,势剑金牌,威权万里”。当窦娥冤魂显身,控诉恶霸及贪官后,窦天章表示:“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这里的“势剑”一般解释为 “尚方宝剑”。《元史》记载,元初张弘范受命出征被南宋残余势力占据的岭南,向元世祖请求盔甲宝剑,元世祖任他在朝廷武库挑选,赐给宝剑,说:“剑,是你的帮手,有不服从命令的,以此处之!”
    大量把尚方宝剑作为皇帝权力象征赐予大臣的是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对官吏贪赃枉法深恶痛绝,开国之初就将御史台与军政首脑部门并列,下诏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之后又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御史常带着尚方宝剑和专印出巡,表示“如朕亲临”。其他大臣临事,亦有赐尚方宝剑的。
    尚方宝剑是皇权的象征,是用来斩杀那些贪官污吏和奸邪之人的,被赐予尚方宝剑的人可以说是享有了无上的荣誉,因为他不仅仅得到了先斩后奏的权利,而且显示了皇帝对其的极大信任。
                               啸  武  /图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2-25 22:59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