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返乡创业当起“牧羊人” 回馈村里铺就“致富路”

——记竹垟畲族乡返乡创业者雷樟清

    见习记者 项望旺      

    4年前,雷樟清放弃了在杭州的稳定生活,回到家乡竹垟畲族乡良溪村办起了家庭农场。
    一边是收入可观的酒店总经理职位,一边是被大山阻隔的穷乡僻壤,这位土生土长的畲乡之子,经过再三权衡,最终毅然辞职返乡创业。经过多年努力,雷樟清的创业之路已步入正轨。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周边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有的还积极向雷樟清学习经营之道,打开了新的创业之门。

自学成才 门外汉返乡做“羊倌”

    从市区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雷樟清位于竹垟畲族乡良溪村的家庭农场。这座家庭农场,背靠青山,站在入口处,可见山坡上一间以白铁皮铸顶的屋子,那就是农场的育羔房。
    热情的雷樟清带着记者往山上走,他一边走还不忘一边向育羔房发出“咩”的声音,正当记者疑惑不解之时,房里的小羊居然也发出了“咩”的叫声作为回应。
    “时间长了,这些羊就和我们有感情了,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动物的语言,但是我们至少会最原始的模仿啊。”雷樟清笑着说,每次到这里,他与山羊们都会这样亲切地“交流”一下。
    眼前已俨然如养羊专家的雷樟清,在四年前却完完全全是个“门外汉”。
    那年,雷樟清的母亲得了重病,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他放弃了在杭州已打拼十多年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返乡后,如何谋生成为雷樟清面临的最大难题。“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靠山吃山嘛,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试着养殖山羊,一打听,得知每公斤羊肉的售价在120元左右,而且市场行情很不错,于是就当起了羊倌。”雷樟清说。
    说干就干,2014年底雷樟清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山羊养殖场。虽然斗志满满,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半路出家的他难免会遇上困难。
    羊感冒了如何治疗?羊受伤了怎么处理?羊产仔怎么接生?……一系列专业问题摆在雷樟清面前。“附近没有养羊专业户,专业知识无处可学,凡事只能靠自己摸索。”雷樟清买了相关书籍在家自学,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养羊技巧。
    比如山羊放养模式,也是他通过实践总结出经验的。“以前基地里的羊是半圈养的,到了晚上一定要赶回圈里。而山羊身体灵活,数量又多,一不留神就会有漏‘圈’之羊。”雷樟清向记者诉苦道。“说真的,八九个大汉子对付几十头羊,太不容易了。”然而,正是这些“夜不归宿”的羊儿,给了他更多的财富。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雷樟清卖掉了几只失踪三四个月才找回的羊,却意外地收获了顾客的好评。他琢磨,之所以这些羊的肉比以前好吃、有嚼劲,是因为它们一直在山上运动,吃的也是自然的植物。“要做生态有机羊!我脑袋里萌生了这个想法。只要把整个山头圈起来,这个面积已经足够我的几百头羊觅食。”雷樟清说。
    于是,雷樟清用铁丝网把山头圈起了一个范围,对山羊进行完全放养。这样一来,羊肉更能卖个好价钱了。
    不过,他也深深懂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而一直保持合理一致的价格,并不会随意跟市场的变动而变动。由此,经过顾客们的口口相传,他的山羊销路不断拓宽,越来越好卖。雷樟清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光靠卖山羊肉,就赚了30多万元的毛利润。

胆大心细 种花种出“生态循环链”

    敢闯敢做的雷樟清新想法特别多,待山羊养殖步入正轨,他又在山上种起了中草药——芙蓉花。对中草药一窍不通的他,又是为什么经营起了种植业呢?
    “养羊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羊粪,如果随意堆置不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就开始思考着要把它利用起来。”雷樟清说,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通过多方咨询,雷樟清发现芙蓉花对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长,很适合在家乡种植。于是决定通过种植它来解决山羊产生的羊粪,并马上从村民们手中租了350亩的山林,开始了自己的种植业。
    然而种植芙蓉花也非一帆风顺,与刚开始养羊一样,雷樟清对中草药知之甚少。芙蓉花如何种植、怎么预防病虫害、种苗该怎样选择等等难题,当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了这些后,猛地察觉一个更大的险阻摆在面前,那就是种植用地。
    “三年前,这里全是茂盛的杂草,有三四米高,人根本无法走近。”雷樟清指着现在种着芙蓉花的土地说道。他告诉记者,外面的种植基地都在平原上,比较平坦,适合用挖机,而良溪村只有连绵不绝的山地,用不了大型机器,只有因地制宜了。于是,雷樟清他们用柴刀砍,用锄头挖,前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将几百亩土地清理出来。
    2016年,雷樟清试种150多亩芙蓉花获得丰收。去年春天,觅得新商机的他又将芙蓉花扩种到350亩。“芙蓉花一年开四次花,正好对应四季,可收获四次。如果产量高,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即使年景非常一般,亩产值也有1000多元。”
    在种植芙蓉花的过程中最让雷樟清惊喜的是,芙蓉花的枝叶是非常好的山羊饲料。于是,雷樟清的农场形成了一个“羊粪用作中草药肥料、中草药枝叶作为山羊饲料”的良性循环。目前,雷樟清种植芙蓉花完全不需要购买肥料,采用羊粪施肥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保护了环境。
    这个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使雷樟清的家庭农场成为了我市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示范点,并在2016年获得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
    “事实证明,走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之路不仅有利可图,也让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深受鼓舞的雷樟清,准备在今年承包附近村民的毛竹林,打造一片生态竹林,“让大家吃上绿色健康的鲜笋。”

言出必行 拉动村民增收还修路

    雷樟清所在的良溪村,经济相对落后,村民收入普遍不高。“起初回乡创业,就希望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雷樟清说。如今4年过去,他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心中的想法。自他返乡创业以来,已带动村里200多位村民实现增收。2017年,良溪村年人均收入达16800元,比2013年增长87%。
    “我的农场雇了10多位村民长期负责管理芙蓉花基地和山羊养殖场,其他村民可以来打零工,如果有乡亲想学养羊或种植芙蓉花的技术,我也会倾囊相授。”雷樟清说。
    “农场有需要,我就会来这里赚点零花钱,每天也有100多元收入。”村民雷樟平说,樟清回村后,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新机遇。看到芙蓉花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他也跟着雷樟清种起了芙蓉花,走上了致富路。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村民流露出种植芙蓉花的想法,雷樟清表示,等自己的产业做强后,他将为村民提供种苗,传授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并在丰收季实行统一回收,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在良溪村村民眼中,雷樟清是一个说一不二、信守诺言的人——在雷樟清的家庭农场打工,总是做一天工就结算一天工资,该给的工钱分文不少。在山羊养殖基地附近的山上有一条老土路,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为了方便附近村民行走,去年3月,雷樟清自掏腰包20万元,雇了十几名工人,将这条土路重新修整好。雷樟清说,这条路荒废以后,村民走山路需要2个多小时,今年年初道路重新开通后,只要不到1个小时就能出山。
    道路畅通了,人心凝聚了,雷樟清心中也有了更大的目标:“我想深入挖掘畲族文化,以此为核心构建一条集吃、住、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打造畲乡特色品牌,让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雷樟清说。

尾声

    “离乡在外,终究是漂泊的游子。”雷樟清感言道,他十五岁时就外出打拼了,直到不惑之年才落叶归根,这让他倍加珍惜在家乡的时光,也更加努力去为村里做贡献。
    他说,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他而言就是一剂“强心剂”,加之自己本就是头“牛”,他一定会甩开膀子加油干,用勤奋的汗水在良溪的沃土上,绘出新农村的美丽蓝图。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4-16 09:4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