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陌生家乡道太纪行

■ 吴炜

    我的岀生地即我的家乡,是位于龙泉市东北部茫茫群山中那个隶属于道太乡管辖的小山村——锦安。对于那里的一草一木我自然熟悉而且难忘。
    然而,当我早些年离开锦安到外面闯荡了一圏,然后定居在龙泉市区时,人们总是对我说——你是道太人!于是,那个有着351平方公里面积的整个道太乡区域便成了我广义上的家乡了。对于这个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家乡,有一半以上的区域,我是陌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紧水滩水库工程竣工。水漫漫,仙宫湖迅速往上涨涌,淹没了很多古老的村落和农田。祖祖辈辈生活在道太南部瓯江上游道太溪两岸的居民奉命离开故土,有的举家外迁,有的往山上升迁。面对微波荡漾、幽深莫测的水湖世界,三十多年来,移民们起先是心中茫然,缩手无策。然后穷则思变,面对现实,逐步改变往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习惯,开始了下湖养鱼捕鱼的新生涯。
    由于储水面积的迅速增加,水库成为了鱼类们的生息繁殖的天堂。一年来,就有成千上万来自巿区和周边地区的人们昼夜不分地奔赴库区钓鱼、休闲,从而给库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让生活在库区边缘的道太人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为了抓住发展机遇,道太乡积极宣传山水文化,挖掘旅游资源,掀起了振兴美丽新道太的浪潮。自2013年龙泉市乡村漫游节(道太站)举行以来,每年的亲渔节活动成为了万众瞩目的重头戏。于是乎,“山水道太 渔人天堂”便岀现了。
    为了更好地亲近道太那片故土,我在某一天与市作协、“诗联”一批约四十余人的同仁,冒着秋老虎的余威顶着炎炎烈日,一行人风尘仆仆应邀赴道太采风。
    自从进城后,我很少下乡,很少回道太。也许是岀于一种故乡情结的驱动罢,对于这一次活动,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和企盼,显得有几分的激动。
    其实,所谓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那个生你养你,当你长大后却一天也不想呆,离开后却又时常萦牵梦绕的地方。虽然,家乡任何时候都会向自己的游子敞开怀抱,随时欢迎你容纳你,希望你常回家看看,但我真的很惭愧,除了为她写过几篇小文和几首歪诗外,其它什么事都没有做,这一直是我心中感到十分歉疚的一件事情。
    红日升天,霞光万道。当日,我们乘车从市区出发,于上午九时许登上了位于道太南部坑口村通往上严儿古窑址的古道。该古窑曾出土过一件元代龙泉窑作品:滴舟,此物现收藏于浙江博物馆,是了解当时瓯江流域船只形制的珍贵宝物资料。
    骄阳似火,蝉声鼓噪。接近中午辰光,虽然偶有山风拂过,感觉总还是那个热,沿着长满杂草的石级攀登,人们汗流浃背,却谈笑风生。
    在那令人眼花瞭乱的碎瓷堆中,我触摸着历史遗留下的碎片,似乎感受到一千余年前宋、元时代瓷窑林立、窑火相望盛况时所留下的余温。
    都说龙泉古瓷窑很多,原来道太也不例外。仅仅这一点,就使我这个生长于道太北部山区、早年离开家乡的山伢子倍感惭愧,因为,我知道家乡这个上严儿古窑,还是一二年内的事情。
    在坑口的周书自然村,有一座大树参天、云雾笼罩的青龙山,山上有一座白墙黛瓦的古庙名叫“吕山洞府”。一座约三米余高,雕刻精致、造型端庄、丰润美丽、栩栩如生的立体观音娘娘石雕像,安静地屹立于庙旁的山坡上。那佛像手握净瓶柳技、面朝西边龙泉巿区方向,凝神专注。据说,佛像现在所朝的角度,是被放置后的那天夜里她自动调整过来的,这件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中午,我们在一家“渔家乐”就餐。这儿的特色是屋内的墙壁、地面都贴满了成千上万块古瓷碎片。店主是一位风风火火、热情大方的中年农村妇女,坑口村支部书记。时下,大凡有作为的村干部,基本上都是振兴乡村的领头人,看她坚定、喜悦的神态,就能推断这一定是一位在村里说得了话且家底殷实的能人。
    下午,大家坐船漫游库区。当小轮船划破平静的湖面时,只见船头下两边溅起两股雪白的浪花,仿佛西方国家那道圣诞老人的大胡子。沿途,青山绿水,漫山窑址,野渡无人舟自横。空气清爽,景色迷人。难怪有人称这儿是江南小三峡,我看除流水平稳不似四川小三峡水流湍急外,其余的确很像。我的家乡居然出现了这样美丽的景观,真让我兴奋不已。
    晚上,我们围坐在位于水库边的源口村林姓“渔家乐”用餐。据说这位林老板是源口现任村长,也是一位追求上进且有经济头脑事业型的年轻乡村领头人。四十余年前,我曾到这里开过一次会,当时,是道太区双平公社所在地。现在,那个遗址已淹入水下看不到了,而眼下见到的源口是往上升迁了的新村。身临此地,我自然想起了当年在这儿任公社人武部长、早些年已经病故的朋友老林。说来也巧,这位林村长正是老林的侄儿呢,我想,后生们有岀息,老林兄在天之灵肯定也很欣慰吧!
    入夜,除了几位年龄大些的人住旅馆床铺外,其余人则沿着库区马路边睡帐篷。透过帐篷的丝窗帘,可以望见水面上的点点渔火,库区的夜晚显得既美丽又安宁。
    同仁中,两位年轻诗人小胡和小吴是一对夫妻,帐篷前,两人自然成为了人们调侃的对象。
    累了一天的人们钻进帐篷一会儿都睡得很沉,一直到东方发白,晨曦初露,帐篷内还传出一阵阵均匀的呼噜声。
    清晨,我用新韵吟了一首题为《夜宿源口》的小诗:

月洒秋波星满天,
渔光点点映丝帘。
仙宫湖畔搭篷帐,
梦鼾声声伴醉眠。

    这一次短促的家乡之行,确实让我长了见识。面对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道太,我觉得像我这样满脑子是“山”的道太人,也适时需要进一点“水”了,那就是在观念上做好从“山区道太”到“山水道太”认识的转变。虽然,要真正了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道太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此我却不再陌生。



编辑:张望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4-20 14:1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