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老陶工:一生只做一件事

——记“浙江工匠”徐朝兴

    记者 项素兰 通讯员 连君芳   

    “这次获得的奖项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工匠’的称谓是我们青瓷艺人一直追寻的目标。专注、坚持做一件事情,然后做到极致,是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76岁的徐朝兴看来,他只是一个陶瓷工匠,一个一直坚守的手艺人。他从不敢懈怠自己的手艺,年过古稀仍在努力地创作。几十年间,他的签名和印章用的称谓始终是简朴的“老陶工”。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本该与好多同龄人一样,系着红领巾、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因为家里贫困,他不得不中断学业,翻山越岭走了80里路,来到上垟瓷厂当学徒,开始了与青瓷的不解之缘。当时的工厂还是公私合营体制,没有固定工资,按计件报酬。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年幼的徐朝兴每天都非常勤奋,总是做得最快最多最好。
    也许,一开始是为了生计,但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徐朝兴要吃这碗饭。1957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龙泉窑等五大历史名窑,龙泉青瓷从此迎来了春天。瓷厂专门成立了仿古小组,15岁的徐朝兴因表现突出被破格录取,是最年轻的组员。在仿古小组的多年学习中,徐朝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没过几年就成为技术骨干。1980年,徐朝兴被任命为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
    60多年来,徐朝兴孜孜不倦地潜心钻研,前后开发成功哥弟绞胎、哥弟混合、象形开片、露胎装饰、点缀纹片等新工艺,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跳刀技艺。
“嗒嗒嗒……”每天早上5—8时,低沉又富有节奏感的声响从朝兴苑工作室传出。徐朝兴坐在拉坯机前,屏息凝神,手持修胚刀轻触圆形陶胚。一分钟过后,原本光滑的陶胚上呈现出了细密有序、凹凸有致的花纹。
    早上的3小时,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创作时间。“跳刀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不能有任何一丝分心,也不能受到任何干扰。很多人来找我拜师,学习跳刀,没学几天就回去了。这个工艺还是需要静下心来练习,浮躁的人最终也只能学得皮毛。”跳刀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展现了匠人独特的艺术心境。
    如今,龙泉青瓷恢复了往日荣光,这离不开徐朝兴的传承作用。多年来,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朝兴早已桃李满天下。他无偿将青瓷制作技艺倾囊相授,希望弟子们能将青瓷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青瓷要发展,必须要弘扬青瓷文化,传播青瓷技艺。”在技艺传承中,徐朝兴对徒弟们在技术和精神上都有要求。“首先是精神上的传承,要以德为先。在技艺上要求他们精益求精,体现个性化,尽可能避免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徐朝兴说。
    “我经常跟徒弟们说,要用龙泉的泥、龙泉的釉,做出来的才叫龙泉青瓷。创作中要体现龙泉青瓷的元素,要有龙泉本土语言的东西。”在徐朝兴看来,龙泉青瓷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非遗,就是因为青瓷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技艺。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是青瓷发展的根本。
    从一个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用60多年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5-02 10:07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