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千年山哈以歌会友

唱响新时代 唱出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

 
编织畲族彩带 殷小明 摄

打竹丝鞋

织棕衣

    记者 王苏珍 见习记者  林欣颖 叶思浓   

    “趁着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我们也要行动起来,把畲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畲族传统佳节“山歌节”。100多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畲族群众会聚八都镇溪坪村文化礼堂,参与“山哈歌会”。从早到晚,一首首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畲族山歌唱响了新时代,唱出了畲民们心中满满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

无歌不欢  热情山哈从早唱到晚

    “大家选我群主当,欢歌三年情谊长。喜逢佳节来相会,聚会要靠大家帮……”站在舞台中央,八都镇松际村村民蓝月林响亮开腔“起歌头”,用热情的歌声表达自己对兄弟姐妹相逢聚会的喜悦。
    畲民都称自己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蓝月林今年32岁,天生一副好嗓子,不但男声宏亮,模仿起女声亦是婉转悠扬。三年前,热衷畲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他创建了“龙泉山哈会歌群”,吸引了全市各乡镇(街道)160多位畲族山歌爱好者入群,以歌会友,畅叙乡情。
    “生活越来越富裕,村庄越来越美丽,但祖先留给我们的语言、文化正濒临失传的危机。赶紧组织一次聚会,让年轻人看看,祖先留下的文化是多么值得我们自豪。”为了这次相聚,畲民们出资出力,足足筹备了两个多月。
    此次歌会内容丰富,上午主要是山歌即兴对唱及畲族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下午为舞台表演。“山歌节”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400多位畲民热情参与,还吸引了来自莲都、云和、景宁等周边县区,金华市龙游县及福建省建阳市的许多山哈朋友。
    活动现场,不论男女老少,全都身穿畲族服饰,妇女们还梳起畲族特色发髻,戴上精美的头饰。大家用嘹亮、原生态的嗓音,演绎了一首又一首的畲族歌曲,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67岁的蓝月芝老人演唱《三月三日歌如潮》,博得了阵阵掌声。老人告诉记者,十五六岁时起,父母就开始教唱畲歌。她会唱《十二生肖歌》《时辰歌》《对歌》等,“肚子里”的畲歌数不完。在老人的印象中,上一次大规模的山歌活动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隔了40多年,和儿时的姐妹们聚在一起聊聊幸福生活,演唱山哈自己的歌,真是高兴啊。”
    畲族素有“歌不离俗、俗不离歌”之说,婚恋以歌传情,日常以歌自娱、以歌代教。畲民们告诉记者,直到今日,畲族老人去世,家人只唱歌不哭泣,亲戚好友赶来,也是长歌当哭,以慰逝者。
    竹垟畲族乡罗墩村蓝炳南是远近闻名的畲族山歌手,曾应邀走进校园,教小学生唱山歌。他告诉记者,年轻时最喜欢的就是自编自唱。正月里,大伙儿围着火炉塘,不到天亮歌不停。
    “龙泉今天摆歌会,我们从丽水来聚会……”丽水城区的雷石章一开口就赢得了现场兄弟姐妹们的热烈掌声。雷石章说,想不到,龙泉的畲族特色文化保存得这么好。畲族群众生来就爱唱歌,以歌会友,让大家在歌唱交流中加强了联络,更在文化认同中拉近了彼此距离。

再展风采  民族手工技艺温情满满

    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清晨,溪坪村83岁的雷孝林老人天还没亮就起床了,穿上了珍藏多年的藏青色畲族布衣。草鞋架的灰尘早在头一天就被拂去,竹丝、稻草也已经准备就绪。虽然歇了多年,老人打竹丝鞋的技艺却还是一样娴熟,只是,在众人面前展示这老手艺,终究还是让一生为农的他显得有点拘束。
    “合格的竹丝鞋除了防滑效果好,还越穿越舒适,这与鞋的制作材料密不可分。”雷孝林指着脚上的竹丝鞋告诉记者,做鞋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当时大家每天都要穿竹丝鞋上山干活,这项手艺对于畲民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
    69岁的雷含生穿着爷爷传下来的棉布斜襟大褂,在教几位年轻的小伙子打竹丝。“你看,这大褂做工多精致,几颗钮扣还是铜的呢。摸着厚实,穿上透气又凉爽。”老人的话语里是满满的自豪。此次他特地挑选了今年春季的新竹,对半剖开带到现场。只见他用斧头背慢慢敲打竹身,一下,两下,三下……不知不觉间,一条条竹丝迎风飞扬。
    当日,除了打竹丝鞋、穿棕衣,畲民们还把家中角落里封尘已久的丝带编织器具、石磨等都搬来了,亲身展示畲族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记者随着人群来到畲族传统彩带编织的架子前。畲族姑娘在手工编织彩带时,会随机搭配五颜六色的丝线,一圈圈绕在短竹竿上,编织出各式精美的花纹图案。据说,送彩带还是畲族姑娘表示爱意的方式。遇见中意的小伙子,悄悄地把缝制了彩带的围裙送上。如果小伙子收下了围裙,就代表他接受了姑娘的情意。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东西只要有钱都可以购买。编彩带、做围裙这些费时又费力的手工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雷根梅一边哼着山歌,一边巧手纤纤、上下翻转,织就的彩带越来越长。每年正月初一,她都会做彩带,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她说,手工制作的东西最有情。如果年轻人愿意来学,一定倾力相授。

民族和睦  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聚会时的丰盛饭菜,都是畲民们自己精心烧制,虽是家常菜,却都十分美味。特别是那黑得油光发亮的乌饭,一上桌就被大家一分而光。
    每年四月初八,八都、上垟、竹垟一带的畲汉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乌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村庄都新增了从新安江来的移民。每逢四月初八,热情好客的畲、汉百姓都要给新社员——新安江移民送乌饭,移民们则又会回赠家乡特色咸菜饼。年复一年,互通有无、互赠互送间,彼此的情感愈加亲密,邻里更和睦,村庄更和谐。
    畲民们总说,除了山歌节,四月初八做乌饭,也是畲族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风俗。至于什么时候又成了汉人的习俗,则谁也说不清了。
    为了重拾传统,也为了让从远方赶来的兄弟姐妹一饱口福,畲民们提早一天上山采摘乌捻树叶子,放在石臼捣碎,用水浸泡后,挤出汁,再把糯米倒入汁水中浸泡一夜,以待第二日清洗、蒸煮、翻炒。从白花花的大米,至可口又营养的乌饭,饱含着制作者的心血与浓浓爱意。就餐人一抢而光,表达的是对制作者最崇高的敬意。
    歌是山哈传家宝,此言不虚。即使是吃饭时,山歌依旧不停歇。一位位畲民轮番上阵抢话筒,唱响祝酒歌、谢客歌、四季歌等。耳边歌声萦绕,大家品美食、聊家常、叙友情,现场其乐融融。
    据了解,我市共有畲、回、苗、满、土家、彝、壮、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0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其中,畲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8%以上,是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畲汉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有了改变。虽然民族村里旧俗未改,但搬离旧村或举家进城的畲民已经基本汉化,许多后辈连畲家话也不会讲了。
    “社会进步,各民族团结和睦,畲汉通婚成为正常,生活中,再也不会有人刻意去区别谁是汉人、谁是山哈。但是,百花齐放才是春,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来语言、文化都非常美好,富有特色,失传了太可惜了。”蓝月林希望通过这次歌会,让更多人感受畲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助力村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5-25 09:04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