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忆往昔峥嵘岁月 见证改革浪潮中小梅“变迁记”

1985年残存的龙庆桥桥墩(潘世国 摄)

1986年夏,小梅老街(潘世国 摄)

1990年小梅电影院(潘世国 摄)

1992年小梅溪边(潘世国 摄)

1994年小梅延庆路(潘世国 摄)

梅溪河畔(郑宠 摄)

衢宁铁路建设进行时(郑宠 摄)

小梅全景(郑宠 摄)

小梅镇龙庆桥(郑宠 摄)

整洁的延庆路(汤颖 摄)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中国改革的历程首先从农村起步、率先在农村突破,而改革开放又推动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新农村的建设成就是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集中缩影和最直接体现。

  小梅镇全镇面积97.2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小梅因梅得名,凭瓷生辉,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是八百里瓯江源头、龙泉青瓷发祥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叶适故里、廊桥故乡、候鸟白鹭栖息地,有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古遗址、古溪桥、台湖祖殿、植碧古殿、安清社殿等名胜古迹。这些璀璨的文化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示着小梅特有的魅力,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宾朋、游客络绎不绝。

  “乡村要振兴、古镇要复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梅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发展思路,以“建设美丽幸福小梅”为目标,进一步打响“海丝瓷源哥窑古镇”品牌,力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新时代续写古镇辉煌。

  【老建筑的记忆】 古老的建筑,带着小镇成长的烙印,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小梅往事。初建于明代的江南名桥古溪桥、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植碧殿、始建于宋代的千年祠堂叶氏宗祠、建于民国年间的双溪桥等名胜古迹,处处都展示群众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小梅电影院、小梅老汽校、青溪乡政府等老建筑,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们永远承载着许多小梅人的美好回忆和乡土情结。

  龙庆桥是一座由状元题名的廊桥,也是小梅、曹岭两地人民的友谊桥。1949年5月,在战火纷飞中龙庆桥被毁,2011年11月,龙庆桥在浴火后重生,再现神韵。

  【民风民俗】 新年祭祖、炒惊蛰、照清明、端午包粽子、二月二炒黄果、四月八做乌饭、立夏时节做立夏羹……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丰富了小梅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小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推进,文明乡风逐步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历经岁月洗礼的传统民风民俗,历久弥新,寄托了1.3万小梅百姓祈求福祉的深切愿望,承载了一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乡村变迁】 回忆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条拥挤的延庆路,商铺林立、人山人海的景象历历在目;通往青溪的鹅卵石小道上,留下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奋斗足迹;儿时的校园时光,是挑着米菜徒步奔向教室,夜间在微微的烛光下自习……如今,岁月仿佛开启了“快进”模式,一条条曾经的乡间小路变成美观整洁的通景大道。穿过岁月长河,延庆路上灰暗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温暖明亮的楼房。

  衢宁铁路(龙泉段)小梅镇域范围内线路长达5.002公里,共经过6个行政村。目前,小梅隧道桐山横洞大里程和小梅隧道顺利实现贯通,相关政策处理工作有序推进。

  农村美了、百姓富了,美丽乡村日新月异,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新起点新征程】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小梅镇牢牢把握机遇,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发展战略。

  2018年,小梅镇将以“三园建设”(即加快开放运营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谋划并启动建设竹木加工小微企业园,把小梅建设成为龙泉大花园里的经典花园)为总抓手,重点打造“生态小梅”“活力小梅”“美丽小梅”“和谐小梅”“廉政小梅”,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的“瓷源古镇”而努力奋斗!

  本版撰稿:郑宠 汤颖



编辑:张望 来源: 2018-07-11 09:54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