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卖红薯 发羊财

畲源农业:种养双驱 收获多赢

  记者 吴向东

  从小规模种植红薯开始,发展到湖羊养殖,再到现在向周边乡村扩展,大规模种植红薯,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市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走种植业、养殖业“双轮驱动”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可喜局面,更呈现出企业发展壮大和助推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

种养绿色循环

  “老钟啊!要利用最近的晴好天气,抓紧给红薯除草、施肥了。”这些天,王海和经常给基地农户们打电话,指导他们加强红薯田间管理。王海和说,今年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380多亩,感觉压力蛮大,但愿通过大家的努力,有个好收成。

  王海和是市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4年,王海和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红薯合作社,在自村种了五六十亩红薯。他们把红薯加工成红薯粉丝和红薯干进行销售,红薯的藤叶和加工后的薯渣无偿给农户当畜禽饲料。

  随着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户散养畜禽越来越少,原先大家抢着要的红薯渣和藤叶,几乎没有了“销路”,加之不能作焚烧处理,解决红薯渣和藤叶成了令王海和头疼的问题。怎么办?他只好向农业部门求助。

  据农业专家介绍,养殖中蜂完全没有污染、养殖湖羊基本没有污染是业界公认的科学定论。我市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将中蜂和湖羊作为鼓励、推广的养殖品种。根据饲料充裕的实际情况,王海和决定养殖湖羊。“当时,我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成立公司,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二是湖羊养殖在我市还没有先例,缺乏技术支持。”王海和说。

  后来,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兰胜春作为公司投资人,落实了资金问题。在科技、农业部门的关心和协调下,派驻我市的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动物专家黄利权教授对王海和进行“一对一”的帮扶。2016年,投资100余万元的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湖羊养殖基地建成并投产。2017年开始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饲料专家董信阳博士联系畲源公司,进行废弃笋壳利用湖羊饲料技术研究,在拓宽饲料渠道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取得了新成就。王海和说,从标准羊舍建造到种养引进、母羊分娩接生、幼羊管护全过程,种羊选育攻关和饲料配方研究,多亏了黄教授、董博士的精心指导、倾囊相授。正是有了这些专家作后盾,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基地才有今天的发展局面。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基地的湖羊“口粮”还是有缺口。王海和只好到外地“进口”,但是一车20吨玉米杆、叶饲料要10000余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王海和从今年开始种植即食型水果玉米,在丰富种植品种的同时,也缓解了季节性饲料短缺问题;同时扩大红薯种植面积,用科学方法将红薯渣和藤叶进行储存。从而保障了基地湖羊的饲料供应。

  “如何解决基地养殖排污问题?”王海和告诉记者,基地建有两个污水(羊尿)处理池,由于湖羊排尿量很少,还远远达不到设计的处理量。羊粪本身干干的、无臭味,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成了水果、蔬菜种植户以及家庭养花爱好者们抢着要的“香饽饽”。

  链条环环相扣,“产、销”无缝对接。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真正实现了种植养殖循环,走上了生态环保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助力增收消薄

  竹垟畲族乡是全省18个、全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市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地处该乡乡政府所在地盖竹村。这些年来,畲源公司以安排就业的形式,对当地尤其是少数民族低收入农户进行精准帮扶,先后安排盖竹及周边村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雷水连、雷卫花等5人到公司工作,让他们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由于畲源公司良好的效益和信誉,在带动当地土地流转和畲乡群众增收的同时,还吸引了周边乡村、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加盟。去年,上垟镇上源村毛红辉家庭农场与畲源公司合作,种植30亩红薯,带动低保边缘户丁绍青、毛素霞等3人就业,使他们人均获得工资收入2万余元,合作社获利5万余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公司+合作社+低保边缘户’的成功合作模式,如今还被复制到更多的村、户。”据王海和介绍,今年,畲源公司除继续与毛红辉家庭农场合作外,还分别与上垟镇供建村两委和丁源村、昌岗村部分农户合作建立基地,作为当地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要举措。此外,公司还在宝溪乡竹垟村流转、整理120多亩抛荒地,用于种植红薯,不但使当地群众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还解决了一批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的就业。

  合作过程中,畲源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并实行保底价回收红薯。合作方负责落实土地、人工以及生产管理。这样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户“单兵作战”,产出后销售难、价格没保障等窘境,将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形成各方“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俗话说:‘竖插长一瓜,斜插生一窝’。好品种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虽然,王海和平时通过电话进行技术指导。但在红薯扦插时节,他总是亲自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们插苗。“种苗呈45度斜插,泥下必须两节,一节生根,一节结薯。”昌岗村的张益军对王海和传授的技术要领烂熟于心。

  “村两委通过与畲源公司合作建立60亩红薯种植基地,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有7万元的收入。”供建村党支部书记龚国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亩产5000斤计算,60亩地共计30万斤红薯,按保底0.7元1斤计价,总收入达到20余万元,除去土地流转、肥料等费用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农户工资收入7万元。对促进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作用真的不可小觑。

打造“畲缘”品牌

  “亲!求购‘畲缘’红薯粉丝5盒。”“OK,马上发货!”在“淘宝·龙泉供销e城”平台上,“畲缘”牌红薯粉丝卖得正欢。王海和说,由于“畲缘”牌红薯干、红薯粉丝没有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制作,是真正原生态的绿色农产品,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畲缘”品牌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信誉。

  经过几年来的打拼,畲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红薯等种植、湖羊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现有注册资金600万元,种植基地500多亩,湖羊500多头,加工场地2000余平方米,辐射周边两个乡镇的6个村100多户农户。2016年,丽水市农科院、供销社、农业投资总公司联合授予畲源公司“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示范基地”称号。公司生产加工的“畲缘”牌红薯干、红薯粉丝以及畲乡特色的“乌饭”(季节性产品)等系列农产品,远销上海、杭州、温州、义乌等大中城市。在历次农博会、展销会上,“畲缘”产品总是被顾客“一抢而空”。食用纯天然饲料的湖羊,肉质地道,价格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2018年,“畲缘”系列产品,被评为丽水市“我最喜爱的旅游地商品”。

  “做农业确实很辛苦,但是大家的关心和帮助,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坚定做好企业的信心。”王海和说。地处畲乡、由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创立的市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路走来,得到了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供销社等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当地党委政府更是细心呵护、关爱有加。

  竹垟乡畲族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畲源公司的龙头示范作用,立足畲乡实际,进一步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强化策划推广,开发包装系列畲乡特色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努力把畲乡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生态循环发展与助力增收消薄相得益彰,自身发展壮大与特色品牌打造相辅相成。“卖红薯,发羊财!”畲源农业及其合作伙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7-23 09:2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