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丽水诗典》:清辞丽句丽人行

肖涛

  这儿葳蕤着从诗经楚辞里走出来的植物。“面对天空的辽阔,植物们遵守自然法则”(洪峰《所有植物已高过我的头颅》)。“许多青草、绿与鸟鸣站在一起。油菜花成片翻滚”,瑰玮如画的宋元田园牧歌气息,叶琛笔下纡徐展开其古朴自然的一角卷轴。

  这里横亘逶迤着一座又一座“怀孕的山”(来一诗)。那日夜潺湲吟咏着澄澈歌谣的江溪,仿佛从何山川《写给一条河流的情书》中窜跃出来的:

  闪电走下云梯抽打着村庄的时候

  她身体里那十万兵马

  跟着风语经过滩涂、坡地、山冈

  ……

  河流讲述的故事太多,泱泱瓯江浸润出的青瓷一般玲珑剔透、缥碧隽秀。以至于刘建明禁不住要《在一条河流的上游打坐》:“流水不断地递送着源头的信仰/遗漏的字符,被船家拾起/藏进了家书……”

  这里也跳踉着各种精灵动物,尤其鸟类。刚赏完陶雪亮《鸟鸣图》,呢喃而来的是朱丽勇《独鸟之醒》。吴丽娟在《捣药鸟》诗中,蓦地睁开耳朵,于朦胧中触摸到“微弱之声比穿石的滴水声有力……”

  毕竟这方厚土窝藏着世代居住的温暖家园,闪烁着熟稔已久的店铺招牌。大喜的柔煦目光,常徜徉驻留于《高井弄草药铺》中那馥郁悠远的古旧气息,而莫子易则用绵密的记忆线头,重新拼接出了一张《我的地盘》。魏东明流连忘返于《老屋》那斑驳陆离一面,从中附拾出记忆泛黄的马赛克碎片。

  此地循环播放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帧帧画面。丙方目光绽开了萌芽小手,承接一瓣《羊草山的雪》。江晨则三生三世梦影魂绕着一阕《玛吉阿米》。生活在别处的历史古迹,俨然成就了陈小龙《孤山》。

  古旧照片上摇曳着亲人们的参差面孔,交织着光阴不绝如缕的复沓皱褶的回响。你若跟随丙方《母亲的婚礼》中的“拖拉机”,你重温了朱琳《婆婆的钩针》(张晚禾《外婆的顶针》)。先拜见一下南歌的《祖父》,继而如闻欣一样《坐在父亲坐过的田岸上》追忆似水年华;你要么向兰秉强去学习一下《木匠父亲》,却又情不自禁陷入周华海《怀念母亲》的挽歌调式中。蓦然回首间,童年往事新。无论朱丽勇《叔蚂蚁》、阿莲《打辫子》,还是郁颜《马铃薯记》《自然课》《教育课》,皆见得出亲情温情乡情旧情依然是丽水诗人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主要题材。

  更有交叉蒙太奇镜头,将家乡、成长与亲人等形象糅合织缀一起,悄然拼接成了陈丽标的《大山》。从此,《丽水诗典》这座巴洛克宫殿般的回环大厅中,萦绕着从历史帷幕中徐徐踱入当下视界舞台的熠熠名字。南宋叶绍翁,成为江晨和郁芬书写的对象;而丽水一直以来享有盛名的名胜古迹,循兰秉强《括苍古道》行走,不其然邂逅青萝《岩下之意》,拐角登上小雪《观音阁》,恍入方野《卢镗街》。赏雪或避暑最好去《白云山》(何立清《白云山》),偶攀援一下何瑞芬《东西岩》。至若川端康成、嵇康等中外文人,素来是毛魏松心仪的阅读对象和理想的精神知音。

  概而论之,丽水诗歌多的是亲情友情、江河山木、田园房舍、街衢店铺、花草鸟兽、针头线脑……手法也大多写景状物、见物思情、睹物思人,并因循传统比兴手法。修辞也以明喻或暗喻居多。

  这或许喻示了丽水诗人与古典世界、传统生活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延续性,能与处(州)境不乱的生活保持着恒定稳固的认同感与亲和力。即便诗人个体遭际了某些剧变,也能自行过滤得谐和融洽。诸如生老病死、孤独痛苦、忧愤悲观、绝望恐惧等意绪,难以挤进此域诗人的话语阈限,或意味着丽水诗人的书写范式,多以咏物抒情、雅颂比兴而见长,而未能自觉探求剧烈异质的语义扭裂、谋求斛触颤栗的语象痛点。从此看,丽水诗歌与其散文、小品文、传记、记叙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多常态而少变态,形容词性宰治动词性。至于“常态/变态”“形容词性/动词性”何以阐解,说来又话长,在此不多赘述。

  不过,从叶丽隽、流泉、乔国永、张晓东、周华海等,视界较为开阔、语路多向趋变的实力派诗人作品中,不难捕捉到现代性意识自主萌发的曲折轨迹和砺炼实验的多频音波,能感受到叙写主体衍射于语路视界的曲折幽影与斑驳裂痕。

  对女性身份的质疑或对叙写主体地位的诘问,导致视角产生变异,内在构架漂移不定,交互性和多义性由之产生。叶丽隽常用“你—我”“彼我—此我”“那我—非我”等称谓来结构充满对话性的语义场。辅之以“偶然”“仿佛”等不确定副词的动词化换位,探创出烙以其个人性风格标签的语言记忆与自我命名的歧异。不确定、质疑、反思、自询……依附于逻辑严密的不确定副词乃至问号,萦绕着扑朔迷离的多维物象,而生成了语感敏锐奇诡、语义精警自省的迷思之网。

  流泉专注于日常,卑微而震惊感十足的视角传呈出物象难以言传的悲悯况味。诸如忧郁和物哀的意绪,油然而生。流泉能于物我互动中,蓦然聆听出《青瓷》碎裂的戏剧性情节。作为一个专注于描摹日常声音的交感巫师,《锯木声》和《光芒》等灵光复魅的作品,或许印证了流泉的诗与摄影、绘画及音乐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晓东的诗可以谱曲,民谣一样自行弹唱。语感充溢音乐性,节奏感堪比说唱乐,情绪也一波三折、抑扬顿挫,内蕴则受控于一种近似酒神意志张扬的多面体“自我”。

  现代性意识铸就了散居身份,即意味着书写者难掩的“异乡人”情结,乔国永即如此。比如《北纬二十七度,遇见百山祖》:“遇见”却“不知道”,“隔着一层雾霾”反倒“我遇见了自己”。二元自反性是乔国永构造悖谬语义场的基本装置,诸如“锋利/柔软”(以及“信/不信”“难道/真”等对位词)凸显了乔国永的表意焦虑。诗歌本身的节奏或语感,从犹疑不定、延宕起伏的蛇行句中,完成了“淬火”,也是“异乡人”碎裂的自我形象由柔软到锋利、从皮相到气骨、经外延到肌理的不断破坏和重塑过程。



编辑:张望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7-26 10:0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