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后扶贫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从道太乡乌狮、源口等村的发展看问题,找路径

汪方媛

  2015年2月27日,当浙江省委正式宣布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这意味着我省超过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26个欠发达县扶贫工作进入了“后扶贫时代”。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2020年要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其重点难点在26个已“摘帽”的相对欠发达县(市、区)。“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更为我省早日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提振了信心。由于笔者所在单位长年联系龙泉市偏远乡镇——道太乡,个人也是长期兼任该乡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第一书记),先后担任朱山下村、乌狮村、夏安村、源口村、双格村、荷上畈等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单位负责人曾担任李村第一书记。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基层工作,浅谈“后扶贫时代”偏远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点粗浅看法,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在扶贫中发现问题

  据统计,2016年度,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龙泉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5元,道太乡人均可支配13413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偏远地区乡村基本现状:

  (一)扶贫政策初显成效,示范引领。近年来,道太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扶贫政策,有了较好成效,道太乡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13413元)已高于全国人均水平(12363元)。数据表显示扶贫政策成效明显的源口村、李村引领示范效果明显,前者已打造成旅游精品民宿村,并带动周边村全域旅游发展,后者作为省级中心村已发挥功效,成为周边偏远乡村的集聚地。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下,形势严峻。道太乡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13413元)与全市(17465元)、全省(22866元)相比,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收入水平,说明道太乡作为我市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低下,形势严峻,扶贫工作不容忽视。

  (三)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将数据表中七个行政村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源口村为代表的特色旅游精品村。第二种类型:以李村村型(荷上畈村)为代表的中心聚集村。第三种类型:以乌狮村(包括朱山下村、夏安村、双格村等)为代表的空心村。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村庄由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的优劣以及扶贫的效益而导致村庄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四)生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据统计,龙泉市森林覆盖率84.3%,道太乡森林面积47万亩,生态公益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6.6%。紧水滩库区(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其48%的水域面积在道太乡,库区山水相依,水资源储量丰富、空气清新,外加青瓷古窑文化、瓯江传统渔业风情,使库区拥有巨大的旅游休闲发展潜力。

  二、在扶贫中分析原因

  (一)“空心村”现象是新时期偏远地区发展的主要矛盾最集中的反映。数据表中显示朱山下等村90%的人员外出,是典型的“空心村”。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相一致的。

  (二)区位劣势是影响偏远乡村发展的最现实因素。交通不便、位置偏远往往是影响欠发达乡村发展最现实的因素。道太乡由于1984年紧水滩水库建成后,原53省道丽浦线随之改线,库区原有的交通网络被打破,交通成了“死角”,出现了“出行难”问题。像朱山下、双格村等偏远乡村,由于道路等级低、弯道多、路面窄,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当地曾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有一条公路,弯不尽头;有一帮农民,种不到田;有一群汉子,娶不了亲;有一个水库,用不上水;有一座座山,收不了成。”其形象地反映了道太库区广大人民群众所面临着区位劣势,进而影响行路、饮水、上学、就医、娶亲、发展等问题。

  (三)生产资料贫瘠是影响欠发达地区乡村增收的客观原因。龙泉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人均耕地面积1亩,且大多还是山垄田和贫脊山地,坡度大,立地条件差,导致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不足。人均林地相对多,但生态公益林多,交通不便利也增加了成本。随着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水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更是大大限制了库区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模式。因此,生产资料贫瘠成为了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原因。

  (四)缺技术、少资金是产业兴旺所遇到的最重要瓶颈。

  据调查问卷,在“产业兴旺”中,您认为以下哪个问题是库区产业兴旺遇到的最大困难一题显示:缺技术占43人,少资金占33人,信息闭塞占26人,难销售占24人,“等靠要”依赖思想占24人。由此反映出库区群众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技术和资金。因此,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扶智“三位一体”,这样乡村才能实现振兴。

  (五)依赖思想是库区群众缺乏勤劳致富的最大阻力。调查显示,劳动者“等靠要”依赖思想占24人,说明库区群众中还有相当多的人存在“等靠要”思想,他们认为自己是水库移民,当时为国家的水库建设做出牺牲,是造水库才使自己的家乡由昔日交通便利的“鱼米之乡”变为贫困落后的“天涯海角”,现在国家应该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考虑,应该为他们提供应有的补助,所以一些移民存在着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小富即满”的想法,缺乏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扶贫工作从实际出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在落实顶层设计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制度执行和政策支撑上实现精准供给,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路径。

  (一)全面认识、精准领悟,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必须全面把握。一方面要全面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包含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等五方面内容,其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即“五位一体”,并在推进“五位一体”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此,我们要系统认识,全面把握。另一方面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不仅有了扶贫改革的“丽水样本”,还在力争做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中有了生动实践。我市最大资源就是生态资源,这种资源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优势和价值会日益凸现。因此,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就要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全力保护好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展现农村的自然美、生态美,守住生态文明底线,建设农民的美丽家园。

  (二)摸清底数、科学规划,编制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行动总规划。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必须提早谋划。要在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下进行科学谋划与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三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在摸清欠发达地区乡村基本情况、资源状况等基础上,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并制定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分清缓急,查找短板,明确不同乡村发展定位,宜撤并合则撤并合,宜异地搬迁则搬迁,宜产业发展则发展特色产业,宜乡村休闲旅游则发展旅游。

  (三)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构建欠发达地区乡村多层次开发机制。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必须积极探索。结合不同的地情与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做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建立欠发达地区乡村多层次开发机制。一是三产融合,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结合道太乡森林覆盖率高以及水域面积宽广、库湾环境美等的特点,我们要树立大农业观念,不仅要做好农旅融合,还要做好“林旅融合、水旅融合“,重点要做好“山”和“水”两篇文章,打造库区全域美丽大花园。在一二产业融合方面,以油茶、高山蔬菜、中蜂养殖以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及林下经济为依托,整合资源,优势发展,进一步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区,带动产业发展;在一三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紧水滩库区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以源口村为龙头,形成双平片的乡村旅游带。同时,做好紧水滩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农商对接服务工作,以水库资源为核心,在安仁镇码头新建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形成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在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加快衢宁铁路、龙松公路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亲鱼节”“钓鱼节”“美丽乡愁”等休闲主题系列活动,强化锦安、夏安等2个中国传统村落和外翁、荷上畈、西坑下、下乾村等4个浙江省首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此外,在荷上畈村,可以尝试走“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市既有连片河谷农田又是省级历史古村落的村庄,遵循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将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进行着重打造,这样,通过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嫁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将十分显著。二是异地搬迁,持续走下山脱贫道路。习总书记说:“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要实施异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在这方面,我市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在此,我们还要深入推进欠发达地区群众下山脱贫工作。三是合并“空心村”,实行兜底式开发。习总书记强调:“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主要是纳入低保体系。”同时,其山林田地统一流转管理,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流转后其山林作为股权尝试进行养老分红等。并且,在乡村相对集聚地盖养老或者照料中心,让所有人实现‘老有所养’,安心渡过晚年。”

  (四)注重民生、强化帮扶,构建欠发达地区稳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必须加大倾斜。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机遇,以库区“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围绕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综合性改革配套制度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大力改善民生,构建欠发达地区稳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倾斜力度。主要是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围绕改善农业综合性服务基础设施。与土地整理、复垦、下山转移、中心村等建设有机结合,盘活资产,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扶持通向田园综合开发区域的机耕路、简易路建设为重点,做好农业综合性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第二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衢宁铁路龙泉段24.6公里建设,推进温武吉铁路、义武松龙高速,修复古航道、古码头,构建“水路”综合交通网。二是加强项目扶持的整合力度。对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统盘资金,综合打捆农业、水利、农发、移民、国土等多部门项目,集中连片打造农业综合开发区,吸引龙头企业、企业业主、种养大户多渠道投资农业,逐步形成服务库区发展的新合力。三是加快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欠发达地区群众创业融资平台和机制,大胆尝试乡村群众土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方式,形成富有活力的投融资服务机制。

  (五)党建引领、服务提升,积极探索民淳俗厚的美丽乡村。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证,必须高度重视。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中,以基层党建引领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生根。一是推行“红色党建+绿色产业”。通过党员“能人”牵头、村干部引领、涉农部门指导、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推行“合作社+党支部”等党组织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绿色田野上,实现党组织在绿色产业上全覆盖。二是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各村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基层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三是提升党群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办事不出村”的网格化服务平台,推进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建设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和“网上村村通”信息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是深化家风家规建设。扎实开展“家规家训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寻家风、晒家训,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把好家风好家训与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等各类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必须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是增强乡村吸引力。选好农村“带头人“,科学规划乡村,因地制宜抓好乡村产业,增强乡村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在家乡实现“人生梦”。二是提升农民素质。通过“一村一人一讲堂”等活动,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评比、曝光等方式杜绝传统陋习,让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与新时代农村大环境全面步入高水平小康社会。三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产业扶贫持续让贫困群众增收受益,加强乡土式、工匠式农村人才培育,并出台人才回乡吸引政策。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7-27 09:0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