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百人讲习团”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见习记者蒋加丽通讯员沈汉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就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了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市以“精准培训新型农民,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为出发点,坚持“先摸底、再办班”和“按需培训、务实管用”的原则,积极组建“百人讲习团”,有序推进“一师一品”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精准 定制诊训抓落实

  “传统的养蜂方式用圆形蜂筒做蜂巢,蜜蜂的产量不高。我将蜂巢改装成方形,既提高蜂蜜的产量,又便于管理……”近日,竹垟畲族乡局下村养蜂指导师张启旺把讲习课堂搬进了养蜂场,毫无保留地为村里的新蜂农传授养蜂经验。

  “这种在田间地头的讲习,通俗易懂,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中蜂养殖技术,还掌握了夏季科学取蜜的诀窍。”张启旺的授课,让蜂农田马金连连称赞。田马金告诉记者,年初,他向上门走访的乡干部反映,村里正在兴起中蜂养殖,需要中蜂养殖技术方面的培训,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乡里真的组织了培训,解决了他们技术短缺的燃眉之急。

  农民“点菜”,专家“下厨”,这种培训模式是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效破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局下村,目前,一支由30位老蜂农组成的中蜂讲习队伍,正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新蜂农进行养殖。为助力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以“打造百个讲习所、聘百名讲习师、育千名领头雁”为目标,充分依托市委党校、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文化礼堂、党员活动室等现有场地,创建了市、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讲习所”467所,从三农专家、乡村教师、乡土人才、乡能贤才等人员中遴选100余人组建了25支乡村振兴讲习师队伍。

  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层次农民的实际需求,明确年度培训课题,建立了“调研需求—培训诊断—确定课题—明确职责—组建讲习团—编制培训方案—组织培训—成果转化—跟踪成果反馈—组织精品课评选活动”的定制化培训运行机制,将培训分为特色产业培训、常规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提升培训三大类,极大地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翻开龙泉市《乡村振兴“一师一品”精品课推荐汇总表》,23个涉企、涉农部门与19个乡镇(街道)共推出了上百堂精品课。哪些产业、哪些群体需要开展哪方面的培训全都一目了然,而且培训内容丰富,涉及茶果菌产业标准化栽培、高山蔬菜种植、中蜂养殖、毛竹林高效经营,空调汽配、青瓷宝剑、民宿管家、育婴师等专业人才培育,以及农村自治、法律、卫生、文化等方面课程。

  “每堂课的培训效果怎样,课后还要接受培训对象的评比打分,年度要评选十大精品课。”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讲习所业务科室负责人说,为提高培训效果,我市还以“擂台赛”的形式积极营造讲课大比拼氛围,力求让每堂课都成为精品课。

  龙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玮琦被聘为电商课程讲习师,为了上好“电商富农乡村振兴”精品课,他一有空就去走访农户、企业、电商,了解龙泉各家电商的销售业绩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我必须详细了解情况,才能从中梳理出切合讲课的内容。”因为准备充分,王玮的课程深受欢迎和好评。

  像张启旺、王玮琦这样被聘请为乡村振兴讲习师的“本土专家”共有90余名,他们是龙泉“百人讲习团”的支柱力量。为了上好课,讲习师们深入农户、企业,充分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和困难,精准把握课堂内容。

  此外,我市还依托“市校合作”平台,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33位相关产业的专家和教授,为竹产业、茶产业、食用菌产业、青瓷宝剑产业等产业发展“把脉开方”,深入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高端科技人才服务农村的作用。

  重特色 精品培训出实效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的产业扶贫和群众最为迫切的技能需求开展培训,是我市乡村振兴“一师一品”精品课培训的重头戏。年初以来,我市着重围绕“打造美丽产业、美丽田园”需求,做精特色产业技能培训、脱贫技能培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培训等,突出果药产业、食用菌产业、茶叶全产业、青瓷宝剑产业等特色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育。

  3月16日,乡村振兴公益讲座《灵芝与健康》,邀请了市灵芝研究学会会长、市灵芝研究所所长叶纪沟就灵芝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进行了授课,他深入浅出的讲课,让台下70多名灵芝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骨干听了后受益匪浅。“幸好今天来学习了,我还真的不知道灵芝在同一地块种植不能超过两年,否则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刚回乡创业的林芝种植户曾岩群说。

  4月16日,在竹垟畲族乡乡村振兴讲习所,浙江双益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圣益就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农特产品的干燥技术等方面内容,为50多位食用菌生产者授课。

  目前,像叶纪沟、叶圣益这样的30多位“产业兴旺”讲习师和50多位“生态富裕”讲习师正进村入户,活跃在我市的各个讲习所中,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献技献策。

  我市把特色产业培训重点放在技能提升、产业文化建设上,既培育“实际、实用、实效”的劳动技能人才,更注重文化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技能培训和创新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提振作用。

  “龙泉青瓷要融入‘一带一路’,做强外销瓷器,一定要了解和迎合当地的文化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喜好与特长……”不久前,在市人力社保局组织举办的第二期特色产业发展和文化推广大讲堂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传统陶艺与创新研究所所长章星结合龙泉青瓷现状,就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引发了现场200多名青瓷从业人员的共鸣。

  “听了章星老师的课,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领悟到青瓷传承的重要意义,明确了青瓷创新的方向。”已从事青瓷制作10年的青瓷从业者黄素珍说,每次培训可从老师的点拨中领悟很多东西,课间与同行交流也会撞出新的火花,政府搭建的培训平台就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养料。

  我市免费技能培训方式多样、涉及范围广,团市委组织开展的电商培训也是成效显著。在培训中,我市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电商销售”“会员制”营销模式,将山里特产销向全国乃至世界。参加过电子商务免费培训的市一峰土特产店负责人叶一峰告诉记者,通过培训,他懂得了淘宝店的店铺装修、图片摄影、商品发布和店铺运营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讲究时尚。随后,他对自己的淘宝店进行改装,到目前网上销售额已增加了20多万元。

  “龙泉要实现争先进位大赶超,关键就是要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坚决打好乡村振兴‘特色战’。要突出人才第一战略资源导向,持续紧抓空调汽配、青瓷宝剑、农旅融合等专业人才培育,紧盯‘高精专尖缺’人才引进,紧扣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关键环节,切实推动人才新政落实落地。”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新政”,新增合作院校4所、合作专家教授33人,引进急需人才128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32人。今年,要全面深化市校合作,新增合作院校5家、合作专家教授30位、合作科技项目50个,把培育和提升人才作为驱动乡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谋振兴 联动施训强保障

  我市“百人讲习团”按年初计划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截至今年6月,已建立了市、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讲习所467个,开课1120余次,惠及19个乡镇(街道)1万多人,他们将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领头羊。

  “百人讲习团”工作的有效推进,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联动保障。今年年初伊始,市委组织部与各涉企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村委、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共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学员选送、教学管理、训后回访指导创业等方面定制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多方联动机制。

  同时,根据节约精办的原则,抓好资源整合,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菜单、有人员、有资料、有档案、有成效”的要求,建设标准化讲习场所。467个市、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讲习所中,4家市级乡村振兴讲习所分别设在市委党校、龙泉电大、龙泉中等职业学校、市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创建了19个乡级讲习所;行政村依托培训基地、文化礼堂、党员活动室、民宿等阵地创建了444个村级讲习所,共享村级远程教育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原配备的电脑、桌椅等资源,确保硬件设备建设到位。另外,按照“县里排一点、乡镇挤一点、有条件的村出一点、社会民间资本投一点”的原则,加大本级财政统筹力度,合理安排培训资金,重点投放于硬件建设、“百人讲师团”师资库建设、技能培训、管理员补助、宣传表彰等,实现经费保障常态化。

  由于每年培训的内容不同,我市对“百人讲习团”实行动态化管理。今年成立的“百人讲习团”中,“产业兴旺”讲习师31人,“生态宜居”讲习师9人,“乡风文明”讲习师13人,“治理有效”讲习师23人,“生态富裕”讲习师55人,村干部领头雁讲习师11人,分别承担了今年我市乡村振兴相关专题课程的培训任务。

  在具体讲课中,我市采用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田间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项目培训与各类科技服务相结合,专家培训与能人带动相结合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今年,我市还根据学员提出的“既能提高培训效果,又不耽误企业生产”的要求,从过去的“走出去+走下去”培训形式变为“请进来+走下去”,改“学员跑”变为“专家跑”。目前,已邀请20多位外地专家来龙泉授课指导。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8-13 09:3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