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城中村”改造工程,让广州市沙美社区温馨宜居、活力四射——

这里不再是“城市孤岛”

  “蜘蛛网”拆掉了,三板路平了,河涌清了,随风而来的花香草味令人心神清爽。在广州市天河区东城乡接合部的车陂街沙美社区,土生土长的梁树林对如今的生活很知足。

  沙美社区是广州典型的“城中村”,0.1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密密麻麻挤进了1万多套出租房,为1.5万外来工提供生活场所。广州市2015年以来开展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提升工程中,市中心区138个“城中村”的整治、改造是攻坚重点,沙美社区是其中之一。

  在梁树林记忆中,密密麻麻的各种电线就像是蜘蛛网,在空中缠成一团,从楼上扔一片纸都掉不到地上。此外,本来不宽的街道,随着“握手楼”越建越密,被挖得坑坑洼洼,还不时被伸出屋檐的台阶、铺位占道,愈发拥挤混乱。

  这一头顶、一脚下,就成了“城中村”人居环境改造的突破口。车陂启动三线改造,一共剪下200多吨废电线,“蜘蛛网”清除后,沙美社区再也没有因为电线问题引发火灾。村社两级出资划拨经费,10余条村道全面动工整修,切割占道台阶50多家,排水系统也一并疏通……脚下平坦,头上空阔,统一设计的全新商铺招牌,令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要整洁,也要安全。2017年,沙美社区151栋出租屋的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社区综治中心,社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2.6%。

  穿车陂而过的车陂涌,曾是广州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一。去年7月,总投资超过11亿元的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开工,流域内的9个城中村和23条支涌截污,进行大规模清淤;同时增加调水补水,并新建两处湿地辅助生态修复等。到去年底,昔日黑臭的车陂涌有了明显变化,水变干净,两岸绿化也更漂亮。

  对村社的变化,租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感触最深。“在大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安乐窝,难得!”在天河中心区工作的销售员陈仙娣说。

  在紧挨着车陂街的棠下街,扮靓变美的“城中村”有了意外收获——在该街道棠东村集体物业上,崛起了一座新三板孵化基地,至今已吸引数十家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进驻。奋斗在市区,租住在“城中村”,这是众多新生代城市务工青年的生活状态。住在棠下的李峰,辞去城市中心区的工作,进了孵化基地一家创业企业,从此不用再每天挤十几站公交、两点一线辛苦奔波。“现在才发现,城中村不仅是睡觉的地方,还是创业奋斗的热土。”

  不独李峰,随着社区环境改善,眼下,越来越多的创业机遇也来到车陂街居民身边。2017年,广州提出要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这对于沿江的车陂来说,意味着将真正走向村城融合。车陂街党工委书记杨建新说,2017年车陂村社两级收入3亿多元,相比2016年增长24%。目前,车陂正在打造高档众创空间,吸引创业电商、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入驻。

  “城中村”摆脱了单一的居住型出租屋性质,实现了向高端产业的跃升,既是环境改造提升的结果,又反过来优化了区域环境,为改造的巨额投入提供资金后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杨建新算了一笔账,目前车陂出租给石材城的村集体物业,平均租金是20元/平方米,征拆后若变成临江大道东延线旁一栋栋高档写字楼,“租金收入起码能达到每平方米150元左右,增加近7倍。”

  - 记者点评

  “身安”方能有“心安”

  地下室、“城中村”,看似与高楼大厦、繁华街市不相协调,却恰是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为一批又一批初到城市、追寻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小小的落脚点,为自己的奋斗打响起跑发令枪。

  城市环境升级改造的过程中,管理者给予“城中村”更多关注,让众多外来人员能和本地人一起,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不仅是对那些为城市奉献青春热血者的回报,在当前各城市人力资源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更是城市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我把你当家人,你才会把这里当家。对那些离乡进城的人们来说,只有温暖舒适的“窝”还不够:异地看病报销,依然不是很顺畅;孩子入学,依旧还得拼积分;购房买车的刚需,仍然受限于迁不进来的户口……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们自己努力,也需要社会更多关照。

  拿广州来说,对应来穗人员社会治理和社区融合的长远目标,未来还需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打通关键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创新服务等措施,将看起来不起眼的“城中村”,打造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落脚社区,在让人“身安”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人“心安”。

  原载《丽水日报》(2018年5月10日6版)



编辑:季靓 来源: 2018-09-05 09:1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