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城东发展与一村的蝶变

  记者 金伟红 通讯员 金伟清

  “看,这是我们村新建的大楼,用来发展物业经济,一年有148万元的租金收入。”近日,龙渊街道一村党支部书记季建春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一村,家家户户有新房,沿街路面皆店铺。市人民医院、将军假日酒店就坐落在家门口,给村里带来了福利,同时更方便了村民生活。

  一村是城中村,全村拥有14个村民小组,1650余人。以前,村民们以卖菜为业,“烂泥滩”“脏乱差”是不少人对一村的评价,与如今的村庄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移民政策:步入“种菜时代”

  “1983年,紧水滩水库后靠移民,整村后靠搬迁至离水库较远的石山丘、后山等地块。这一次移民,改变了一村。”季建春告诉记者,移民前,村里的房子主要是泥木、砖木结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五六个人挤在一个不到二三十平方米的土房子里。在移民政策的支持下,全村人都搬进了敞亮的新房,全心全意种菜卖菜、谋生活。

  “40年前,我们村没有大楼,一眼望去是广阔的农田,村里人主要靠种菜卖菜过生活。”如今53岁的村民季建光告诉记者,那时候,自己还未成年,便跟着父母亲下地种菜、收粮食。全村1000多人,除了老幼,其他人都是下地种菜的,家家户户最多的是菜篮子,靠卖菜生活的家庭占了90%以上。“我们每天早上4点就要下地摘菜,早早拿到市场上售卖,早出晚归,一天一家人也只能挣个20多元。”回忆起过去,季建春感慨地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大多数村民都靠卖菜生活,月入上千曾是全村人遥不可及的梦。

城市巨变:“种菜人”圆梦新城东

  如今,一村是市区的重要区块,它的变化是我市城镇化进程的缩影。没有一村的改变,就没有如今龙泉的巨变。

  2002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一村大部分土地面临征迁,但部分村民思想较保守,土地征迁工作并不顺利。“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没了土地,我们靠什么生活”的话语也不断出现在一村的村头巷尾。

  “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城市化,才能大发展。无论未来发展如何,我们也不能拖全市的后腿。”这是村两委干部始终一致的意见。部分村民思想上虽有疙瘩,但对发展的期盼是一致的。

  最终,通过村两委干部不断引导与沟通,2011年,村里土地征迁工作大部分完成,一村也因此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通过决战城东的不断推进,原本名不经传的一村悄然逆袭,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出租房,人人都是“包租婆”,原本的种菜村摇身一变成为了不少邻村羡慕的富裕村。

  “现在,家里有两植店面出租,再加上简装出租房5套,一年就有10多万元的房租收入。”村民何中庆说,以前种菜、卖菜很辛苦,现在单房租收入就是以前的几十倍了,生活越来越好啦。

  村党支部书记季建春介绍,2011年,村里土地被征收,家家户户至少有2植土地指标用来建设住房,村民们再一次住进了新房子。而村集体经济通过不断经营,积累了16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1600多万元,如何与村民共享?“当时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就是拿出来平分了,按人头算的话,每人也能分到近1万元,挺不错了。”村民陈火强说。

  可村两委却不这么想。“钱一次分完就没了,但如果把这些钱拿去投资,让钱生钱,大家每年都能有收入。”在村两委的主张下,一村将1000多万元投资建造了商业用房,用于出租创收。在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2016年,一村综合大楼建设完成,有11260平方米的面积用于出租,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了148万元。

  2017年,一村30亩村集体用地联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完成,一、二楼商铺返还给村里,也将用于发展物业经济,进一步富民壮村。

  村集体经济发展了,要让更多的福利共享于民。在村两委的建议下,一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领到村里发放的养老金,城乡医疗保险由村里统一缴纳……

  “这些年,我们村发展变化翻天覆地,大伙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了,这些都是村里的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福利啊。”村民们感慨地说。

  “现在我失地养老保险每月有1700元,三八妇女节又能收到200元的节日慰问金,加上春节、重阳节,各500元,一年就有21600元的收入。”今年84岁的张三奶兴奋地和记者算着自己一年的收入,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村民家门前走过,不时能听到欢声笑语。这笑声,让我们想起采访时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想起这40年来一村的变化。一村,今后会越来越好。



编辑:季靓 来源:今日龙泉 2018-09-07 09:02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