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八八战略”引领生态工业开新局

  记者吴必旺

  近年来,我市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着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既让青山绿水依旧,又做强做大了“工业蛋糕”。

  目前,生态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左右。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0.6亿元,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其中,以汽车空调、竹木制品、青瓷宝剑、健康食品等为主的“一优三特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到15%以上,新劲、三田、能福等一批企业还参与了国家级、省级行业标准的制定。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搭建平台壮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

  汽车空调产业是我市生态工业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潜力最好的特色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0%以上。但是在2013年以前,我市汽车空调企业产品都要送到外地去检测,耗费时间多、费用高。2013年11月,随着浙江省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

  “这些热力膨胀阀新产品从项目立项到批量投产,相较以前,我们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两个月。”浙江新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方平告诉记者,得益于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企业可以参与检测过程,随时获得数据,及时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今年1月5日,市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取得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系国内唯一获得CNAS资质的汽车空调专业检测检验机构。

  目前,平台已成为全国汽车空调行业检测项目最多、检测范围最广、专业能力最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投入运营以来,平台联合龙头企业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195项,攻克产业共性技术难题58项,联合科技中介获授权235项,促进技术成果转化95项,制修订联盟标准4个,协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69家,“冷凝器”和“蒸发器”两项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工信部立项。

  我市还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孵化扶持和鼓励产学研、双创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我市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大做“柔性引才”文章。近年来,依托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引进院士、教授、高工等高级人才270多位,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研发新产品93项、技术成果推广36项、申报获批省市级科研项目27个。

  在此推动下,原先我市的汽配产品基本是以维修售后为主,现在一级配套、二级配套占到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出口到了国外,也打入了许多整车厂。

  转型升级推进生态工业提质增效

  “我们在机械加工环节将部分三轴加工中心更换为四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的生产效率,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精度。”浙江龙之星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海峰向记者介绍,2017年公司投入技改资金500多万元,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使生产效率提高近40%。

  我市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全力推进汽车空调零部件行业省级“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工作。通过“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工作机制,2016—2017年,我市共实施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改项目180多个,累计投入36.4亿元,全市推广运用工业机器人68台,引进自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300多台(套),涌现出了新劲、兰通、创新、施克、金丰等一批“机器换人”典型示范项目。目前,我市“机器换人”已从汽车空调行业向工程机械、竹木加工、剑瓷产业等行业全面延伸。全市规上全员劳动生产力从2015年的16.28万元/人·年提升到2017年的21.37万元/人·年。

  我市不仅在推进生态工业“机器换人”中做加法,还努力做好减法,按照“创新升级、整合优化、强链补链、有序退出”的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深入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低小散整治”“四换三名”等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进行“五炉”淘汰改造、“煤改气”等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省经信委公布的2017年全省“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第一档企业名单中,我市19家企业上榜,其中汽车空调产业占10家、竹木产业4家、剑瓷产业3家,食品和医药产业各1家。自开展节能改造工作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2600万元,完成不锈钢企业“煤改气”“油改气”。自2014年启动高污染“五炉”淘汰改造工作以来,截止今年6月,全市完成高污染“五炉”淘汰改造195台,其中,禁燃区内42台、非禁燃区153台。

  2017年,我市还以不锈钢、泵阀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改造提升为试点,大力推进石达石、安仁等工业园区企业改造提升,通过示范带动、政策引导,推进环保绿色安全生产。2017年,我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9%,腾出用能空间2050吨标煤,有效推进生态工业绿色发展。

  优化环境 打造生态工业现代体系

  今年6月11日,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青瓷小镇维景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开工,成为我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项目“零审批”改革试点的第一个项目。

  “‘零审批’实质上就是变原先的‘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市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按照以往的审批流程,企业新建项目审批要经过十多个部门、几十个环节,从备案到开工建设至少需要半年多时间。实施“零审批”后,企业只需在完成承诺书签订、项目信息公示等相关事项后,就可开工建设。

  构建最优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市努力实现所有服务事项“最好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讲一回、最多找一人”。浙江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覆盖应用,完成4个100%目标,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可查询、可监督,真正变“企业跑”、“部门跑”为“数据跑”。2017年实现经信商务领域17个事项“最多跑一次”,“两集中、两到位”比例达100%。

  我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工业现代化体系,以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发展试点县(市)建设为新起点,打造国家火炬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青瓷+宝剑+竹木产业+”等新型龙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发展科技先导型生态工业、发展金融保障型生态工业、发展人才引领型生态工业。

  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健康食品加工(医药)正在崛起。健康食品加工(医药)产业现有企业100多家,规模企业5家。2017年规上产值5.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9.9%;上交税费2096万元,占市工业企业税费的5.2%。

  金属材料加工、新型采掘、化工、水电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物质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空调零部件、风能发电、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全市现有新兴产业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42家。2017年规上产值29.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58.3%;上交税费1.7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税费的42.2%。2017年,投资2.38亿元的东旭龙泉30MWP农业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8-10-12 09:5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