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锦安花鼓戏走进小学课堂

  龙泉新闻网讯(记者金伟红通讯员吴丹蓉)“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近日,记者走进道太乡供村小学,只见花鼓戏兴趣班上的学生身着亮色戏服,正跟着老师边学边跳着花鼓戏补锅剧里面的曲目《手拉风箱》。孩子们手舞足蹈、神情变化多样,学的有模有样,不觉得让人眼前一亮。

  锦安花鼓戏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40余年,由一个当时辗转至道太乡锦安村的凤阳花鼓戏班传授给当地村民。它本是凤阳的民间小调,后又吸收了全国各地精彩俚语,最终形成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戏曲。

  近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锦安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吴金清的努力下,供村小学启动了花鼓戏进教材编写工作,并在2017年正式将“花鼓戏”撰写成《花鼓戏活动手册》《花鼓戏课程纲要》《花鼓戏课程教案》《花鼓戏课程教材》四本音乐教材。同时,成立了花鼓戏兴趣班,每月安排8个课时,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花鼓戏兴趣班,向学生们讲述“花鼓戏”的历史,戏曲舞台艺术的化妆、服饰、乐器等综合性要求,并定时排练舞蹈、练习唱腔。吴金清也定期来校传授课程,培养后备力量。

  “我到学校给孩子们表演完花鼓戏之后,孩子们很喜欢,也很想学,这令我很欣慰。”吴金清说,孩子们领悟力强,学得很快。

  “我最喜欢的便是每周的花鼓戏兴趣课了,学习完回家唱给爷爷奶奶听,他们都夸我唱的好,有天赋,我可开心了。”五年级学生刘世娴兴奋地告诉记者。

  “探索学习传统文化不应该是一时兴起,更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学习,‘非遗’课程的开设,让花鼓戏通过学生传播开来,带领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传递传统文化。”校长叶伟康坦言,虽然现在不少学生都外出求学了,全校只有28名学生,但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主动报名参加兴趣班,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有望延续与发扬。

  “依托校园文化载体,用文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当‘非遗文化传播使者’,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唤起大家的乡愁记忆,从而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道太乡负责人表示。



编辑:饶靖宇 来源:今日龙泉 2018-10-12 09:5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