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传承文脉 开放包容 创新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点评会评委发言选登(摘要)

  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以“传承、弘扬、创新、超越”为主题,共展出近3300件(套)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陶瓷行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广大陶瓷爱好者、参观群众献上了一场艺术文化的饕餮盛宴。11月4日,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点评会举行,10多位业界专家评委从点评本次大展参赛作品出发,围绕“齐心共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陶瓷大花园”这一主题,论述自己对传承、对创新、对开放的理解,展开了一场触动灵魂的思想交锋。

傅维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感谢龙泉市委、市政府给予这次大展活动的最大支持。从下高速路口指引、报到,及展厅维护和安保工作,各项接待都非常有序、非常周到。

  作品对外开放参观期间,市民参观热情高,但秩序良好。几天来,近3000件作品没有丢失,没有损坏,充分印证了龙泉市民的高素质。

  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大展,我们不断地推出新人新作,推动行业的发展,许多大师通过大赛评比脱颖而出。我们要珍惜这个活动,不要看一时的得奖、没得奖,要把大赛看成提高自己的平台,多交流艺术创作的经验,多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从业者交流感情。

  关于创新。我以为,创新的前提,应是传承,要守住文化的根。这次在龙泉,走访了许多年轻人的工作室。一个正好在练习毛笔字的90后年轻人,让我非常感动。他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看他的作品,非常新颖。我体会到,龙泉的老一代大师、一代中青年、一代新人,阶梯人才层次非常明显,十分喜人。

  创新,更要学习。看书、看好的风光、好的作品、好的画展,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看到的真东西、好东西多了,一眼就能鉴别优劣。建议各产区要多办学习班、多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年轻人要有好的心态,不要浮躁。在我心里,能站在这个平台上,能得奖,即使是铜奖,也很好。奖项是有一定比例、有限制的,是所有评委在众多作品中不断比较,才评出来。大家要看到奖项之外的东西,要有信心,以此为新起点,争取新的更大进步。

秦锡麟

景德镇陶瓷大学名誉院长

  我已经77岁了,从1980年当第一届的评委至今,到龙泉参加评审来了两次,上一次是2002年。龙泉的变化非常大。

  第一,世界性。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艺术家,创作都要符合世界潮流。创作,不是静止的,是动态的、发展的、前进的。我们开展陶瓷艺术创新评比,目的是促进中国陶瓷艺术向前发展。这次的作品使我们看到希望,特别是龙泉这次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民族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陶艺家,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更要保住本地文化的特点,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

  第三,地域性。龙泉就是龙泉,山东就是山东,宜兴就是宜兴,每个地方要根据自己的材质、工艺,把自己的创造工艺理念定位好。

  对比2002年,龙泉青瓷发展得特别快。龙泉在材料工艺运用、创作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创新,釉色、造型、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都很不错。现代的景德镇,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创造了许多新的东西。景德镇外来的画家,有2万多人,给景德镇吹来了一股新鲜的风。各地要互相交流、鉴赏。

  龙泉作为一个县级市,又地处山区,要多走出去,到外面交流,在国内外办展参展。要把龙泉的东西了解清楚,深入研究。龙泉陶艺家们应聚在一起,思考研究,如何推动青瓷文化创作提上一个新高度。要培养好地方人才,还要引进人才,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文化修养。做好技艺文化的传承,也要接受新东西,有创新思维。

张海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第一次到龙泉是1980年,经一位专家介绍,受到了徐朝兴老师的接待。事隔几十年,龙泉整个面貌焕然一新。龙泉市委、市政府和龙泉人民对青瓷的热情,到处都能感受得到。

  中陶协这次选择在龙泉办展意义重大,也给我们整个行业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大家都知道,唐代古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讲的就是青瓷,它的延续时间主要是唐朝。宋元明时期,是我们龙泉青瓷非常兴旺的阶段。在欧洲的文献上,对中国龙泉青瓷有一个特殊的专用名词——雪拉同,如同外国人以CHINA称中国。

  青瓷除了出口到欧洲,还有非洲、东亚、东南亚。有大批量的大盘子出口,这个是别的产区很少做的。我们出口到这些地方的大盘子是人家的餐具,伊斯兰教地区用手抓饭,各种食材都放在里面,大家分享着吃。到了现在,龙泉还做那么大的盘子,拿来干嘛用呢?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思考。

  餐具是根据不同的场景、用餐的材料、菜式,所特殊设计不同功能的产品。使用一件器物,使用的人与器物、与周边整个环境气氛是联合在一起的,体现的就是人与物、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契合,是有主题的。

  朝代不一样,风俗习惯不同,器物的款式、造型以及要表达的文化和呈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设计师、艺人,设计创作时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审美、使用习惯,也就是说需要掌握“用户研究”这一知识结构,要关注当代人的需要,研究当代人的情感,考虑当代人的生产力。

王建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这次大展,我们深刻体会到龙泉市委、市政府对中央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坚定执行,以及龙泉市领导的睿智、眼光和强大的组织能力。

  当前,龙泉青瓷呈现新面貌,大展上的很多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在传承基础上有了可喜发展,有很多创新的成分和内容。龙泉青瓷是挺单纯的瓷种,在这样一个单纯的基础之上,能有这么多新的展品,可见这些年龙泉青瓷艺人们付出了许多努力。

  这次大展上,很少看到用异地瓷土做的青瓷器,说明龙泉青瓷回归到自己的传统青瓷文化基础之上。创新有很多种形式,更重要、更正确的是在传统的青瓷制作基础上创新,在传统的技艺、材料基础上发展自己。

  通过这个展会,我看到了创造当代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我觉得经典就是要创造一种标准。一千多年前,青瓷创造了一个标准,所以在西方有“雪拉同”这样的提法。在一千年以后,龙泉青瓷又创造了新时代的经典,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典的创造,是我们每一个陶瓷人、文化人的职责,我们要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艺术来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在展会的作品中,我感觉到有很多中青年在从事青瓷设计、烧制,这是龙泉最值得骄傲、最可喜的地方。正因为这一大批青年人在创作一线,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好作品。在未来,培养人才是龙泉青瓷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继承青瓷文化的基因、文脉的进程中,多培养人才,培养好自己的人才,青瓷文化才能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好的艺术品。同时,要继续保持地方文化特征,做出有自己地区特色、自己风格的陶艺作品,千万不能同质化。

罗小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这组是现代陶艺术类。青瓷参加的虽然不多,但是水平很高。青瓷在现代陶艺类中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在传统类偏多。

  我想说个题外话。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在瑞士看到一个青瓷博物馆,那里收集的全部都是来自龙泉古代的作品。青瓷在西方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有名的,那里收集的作品代表着龙泉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龙泉青瓷曾经影响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在过去,你们的祖辈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创造力,创作了一批影响世界人类发展的青瓷作品。

  在遥远的瑞士,有这样一个专门的青瓷博物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我想,对于在座的各位,有更大的使命在你们身上,如何使青瓷焕发新的生命力,去影响世界,这是在座的各位青瓷人需要面临考虑的问题。

  现代陶艺类具有一个当代性的问题,青瓷作品是传统器型,包括他的审美、技法都比较传统,进入现代陶艺类评比的作品就相对偏少。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青瓷如何融入当代的艺术。今年年初,我带了一个中国艺术代表团到美国参加评比,很遗憾当代的龙泉青瓷作品几乎没有,但看到很多日本的青瓷当代作品。

  如何重新书写,把传统的技艺融入当代的艺术发展中,是所有人的责任。

  如今,中国当代陶瓷发展很快,与世界当代陶艺发展已经并轨、同步。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三类类别的不同,有些比较传统的陶瓷作品,放在了当代陶艺评比,这个就比较吃亏了。因为当代陶艺类评比审别必须具备“当代”的特点。希望各参评人员对自己的作品要有清醒认识,分清是什么类别。

吕金泉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这是我第三次来龙泉,感觉变化特别大,一方面来自整个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来自参选艺术家的作品、面孔。我主要从造型、装饰、工艺三个方面来点评。

  一是造型上。造型对于陶瓷艺术创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给我的印象,传统组对造型的理解较之前有很大提升,特别是龙泉。青瓷作为单一色釉的瓷种,突出在造型上,而不是模仿传统。非常可喜的是,这次龙泉青瓷在造型上有很大提升,很多艺术家把造型作为作品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面貌非常鲜明。

  创新大赛是鼓励创新,而不是模仿。今后,选手在造型上要进行有效地突破。譬如宋代的梅瓶,要学习,学的是造型的精神,如何通过设计思想,把造型的思想在作品中进行呈现。

  二是装饰上。在大展上,看到了很多在装饰上有突破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陶艺的丰富表现性。龙泉青瓷的表现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次让我看到了变化,看到了进步。

  陶瓷绘画,是对传统装饰的新演绎。相对来讲,景德镇在装饰方面,更加成熟。“景漂”一族有很多绘画大家,把对陶瓷的理解、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作品上,在自身的艺术追求方面,也诠释了对于景德镇当代陶瓷装饰的一种新的理解。

  三是工艺上。作品对工艺的理解,在这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每一个产区对材料的理解、表达、驾驭,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有了新突破。

  既然是陶瓷创新评比,不应该满足已有技艺的模仿和追求,就更多利用工艺的手段,注重对作品思想的表达,这是我们所要看到的。

陈琦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做陶瓷,不论是器皿,还是釉色、装饰,都是每个时代的造物过程。它是什么呢?它不是把原材料变化成另外一个颜色的过程,它是一种的精神升华。否则,你只能是把一块泥烧成瓷,烧成没有精神内涵的东西。

  做陶瓷,一定要给这个时代留下一样物件,这个物件就是艺术家、作者要赋予他们的精神内心,要给这个时代传达的语言和精神。有的陶瓷,为什么看着就是那么养眼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内心的修养和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修养和文化,未必就是你学历有多高、文凭有多高。我们的陶瓷匠人、师傅,把物件造得那么漂亮、耐看,让人看得爱不释手,它就是有一种思维、一种选择、一种修养。我觉得这个是日用瓷,包括传统陶瓷、当代陶瓷最需要的一点。

  本次参赛的当代组里,还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材料、装饰、器型、工艺上,要在哪方面有所突破,都要考虑好、做好,一定不要跟风,相同的东西多了,会带来审美疲劳。

  法兰西的艺术是在坚硬的大理石上塑造柔软,瓷器是把柔软的陶泥做成“坚强”。所有的器皿,都有一种气流。造物的过程,一定要把它作为一种选择审美事件的发生,你对这个物才有爱,有爱才会被人喜欢。审美能力没上去,鉴赏能力肯定是平平,创造力更难提升。

  龙泉青瓷发展有了可喜的成就,我觉得还能做出更多符合时代的东西。希望大家都要多出去走走,多看一些书,看一些展览。造什么,要给别人看什么,一定要想好。选好再去做,搞创作,应该要有选择性。

王耀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看到这些作品,从专业的眼光对作品评判,一致公认的,都是好的作品。好在哪里,首先应是眼前一亮,有新东西。一些蝉联的“老货”,反映不出引领行业再向前的内容,审美眼光需要向前提升。

  龙泉青瓷整体实力的进步,是本次所有评委一致公认的。可以看到龙泉人潜心、用功,对市场的把握。得金奖的都是评委一致公认的,既有崭新的亮点,又能让人从功能、审美、布局平台上看到作者对美的认识,满足了市场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看了后,很受感动。

  德化的一些年轻人带来的创新作品,也有亮点。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审美,以及对工艺的理解所创作的精神层面。不论是实用的,还是提升现代人审美的艺术品,都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说创新。大家都知道传承创新,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我们做东西要潜心努力,认真把控市场的需要,来创新引领,提升消费者的感观。作为一个从业者、传承带头人、大师,应该要引领陶瓷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要创新。要不断充电、学习,不断提高个人审美,以及对市场、对消费者和对生活需求的理解。

  希望在座的设计师、从业者以这次大展为契机,寻找不足,提升审美、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多精品,展现给评委和消费者。

记者 王苏珍 根据录音整理



编辑:张望 来源: 2018-11-19 10:34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