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在龙泉县经历的“小三线”建设

  1965年5月,中共丽水地委安排我到龙泉搞‘小三线’建设。担任县委常委、龙泉县山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从此,我开始在龙泉县搞“小三线”建设工作,历时一年半。现将我在龙泉县经历的“小三线”建设的情况回忆如下:

  背景和决策

  根据当时有关领导的报告和有关文件的说明,实施“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1964年8月2日,在北部湾海域,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发生激战。海战进一步扩大,美国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战火烧到中国南部边界、中越边界。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越南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越南人民是中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兄弟。美国对越南的侵略,就是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管。毛泽东主席在8月17日、20日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指出,要防备帝国主义又要发动侵略战争,并决定调整“三五”计划。会议确立“三五”计划指导思想: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会议确定了“三线”建设的方针:“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国防建设要“靠山、分散、隐蔽”。并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抗美援越运动。

  “大三线”是指大西南、大西北的国防建设,由中央直接领导。“小三线”是指导中部及沿海省区(一、二线)的腹地的国防建设,由各地党政军负责。

  根据“小三线”建设的方针,龙泉县(当时庆元县并入龙泉县)确定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县。龙泉县地处浙江省的西南山区,南与福建省的松溪、政和、浦城等3县相邻,境内高山峻岭、道路曲折、森林茂密,江浙最高峰——海拔1929米的凤阳山的黄茅尖就在境内,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浙江的腹地和战略后方,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就曾暂时迁移到龙泉县城南芳野村,旧址仍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曾经到过丽水县的大港头,由于山高路险,日本鬼子没敢再继续前进。所以,龙泉县是浙江省“小三线”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县。

  主要任务

  ——军工厂。军工厂有5处,即红旗机械厂(子弹厂)、东风机械厂(军工工模具厂)、浙江木材厂(手榴弹柄、枪托厂)、新窑化工厂(炸药厂)、小梅拖拉机厂(战时坦克修配厂)。其中以红旗、东风、木材三厂为重点。

  ——油库。临江油库、河村油库。

  ——战备医院。对外称卫生所或林业站,即城北上田卫生所、城北贵溪卫生所、城北河里林业站。县人民医院予以扩建,“小三线”厂各自建有卫生室。

  ——公路。新建由龙泉梧桐口至遂昌黄石玄口的龙黄公路,全线长42公里。龙泉县境内梧桐口至东书段,由龙泉县负责建设;东书至黄石玄口段,由遂昌县负责建设。1965年3月动工,1966年4月建成通车。全线从高山峻岭中穿过,地势险要而且隐蔽。从此,由龙泉到遂昌不再绕道碧湖镇,路程缩短了90公里。并续建了通往福建政和、松溪的断头公路,汽车可直通福建各县。新建了通往军工厂公路支线。改善了云(和)龙(泉)公路,新建了云龙公路上的赤石瓯江大桥,加固了龙(泉)庆(元)公路上的多处桥梁,使其能够在战时通行坦克。

  ——水电站。大白岸电站,装机2400千瓦;马蹄岙电站,装机5000千瓦;庆元周墩水电站,装机200千瓦,投资26万元;蓬桥电站,装机400千瓦,投资36万元;宫头电站,装机200千瓦,投资20万元;剑湖电站200千瓦,投资20万元;溪口电站,装机200千瓦;木岱口电站,装机200千瓦。

  ——档案馆。省机要档案馆建在龙泉县锦溪乡无名山湾内,对外称“八五工程”。

  ——为省机关和浙江大学在战时转移到龙泉县选好地点。具体地点确定在哪里,由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领导亲自到龙泉县各地考察选定,对外保密,我们不知道,也不准打听。

  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和建设都是在省委、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各项军工建设项目,都由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亲自选址定点,并报南京军区备案,县里无权变更。为此,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组长曹祥仁,省计经委副主任、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办公窒主任郭德琳,省委常委、浙江大学校长刘丹,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钧,省公安厅副厅长丛鹭丹,省水电设计院元老徐侠石、院长陆子奇等领导同志都先后到龙泉进行视察指导,有的领导同志多次到龙泉为各项军工项目选址定点,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他们不辞劳苦,深入到荷地、小梅、后广、锦溪、城北乡等山区踏勘地形,反复比较后才定点,真是慎之又慎。他们这种不怕艰苦、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刘丹校长当时已年逾花甲,为浙大选择校址,他不辞劳苦,亲自深入荷地、后广等山区。徐侠石是全国水电工程的泰斗,在古稀之年亲自到马蹄岙踏勘拍板。省水电设计院院长陆子奇是位女同志,当时已50多岁,带领设计人员在荆棘满山的丛林中爬行10多华里,为蓬桥电站选择、确定引水渠道。由于山陡无路,不时有同志跌倒,跌破手脚。我手上留下的疤痕至今仍清晰可见,成了永恒的留念。

  在省委、地委和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参加“三线”建设的全体人员的艰苦奋斗,在1965年国庆节前,红旗、东风、木材三个主要的军工厂胜利竣工投产。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前后仅用了5个月时间,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其它配套项目也先后相继完成。遗憾的是由于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红卫兵的造反,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马蹄岙电站中途被迫停止施工,并成为武斗据点。木岱口和溪口电站也未能按时开工建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再由后人建成。

  基本方针

  “靠山、分散、隐蔽”是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方针。在落实这一方针中,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在名称上,一律用山区建设的名称。“三线”办公室对外统称山区建设办公室,5个军工厂对外称红旗机械厂、东风机械厂、浙江木材厂、拖拉机厂、化工厂,战备医院对外称林业站或卫生所,档案馆对外称“八五工程”。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对外通讯都必须用代号。二是所有“三线”建设单位都不得连片,厂房之间要有间隔。厂房都建成村落式、民房式。外墙采用土黄色(砖墙外边再涂上一层黄泥浆)、灰瓦、尖顶、马头墙,尽可能做到和民房相仿。三是重要设备,能进山洞都要进山洞。红旗机械厂的关键设备、档案馆的库房、马蹄岙电厂的厂房,都建在40多米深的山洞里,确保战时安全。四是进厂公路采取农村道路形式,即公路两边和中间种上草,只有汽车轮子通过的部位露出路面,远处看去就像是一条乡村道路。

  组织领导

  “三线”建设是一项战略任务,党中央极为重视。国务院成立了以李富春同志为组长的“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有关地区也都相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机构,具体领导“三线”建设工作。浙江省成立了军工业生产领导小组(后改称浙江省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处书记曹祥仁为组长,省军区第二政委周贯五为副组长,省计经委副主任郭德琳为办公室主任。丽水地区也成立了山区建设领导小组,地委委员、副专员柳林为组长,计委副主任张必尊为办公室主任。龙泉县山区建设领导小组,由计委、人武部、组织部、民政局、水利局、物资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我受地委的指派任组长,李能银(县委常委、人武部长)任副组长,于登环(物资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张永昭等5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办公室的工作。

  各个工地分别建立指挥部,具体负责各个项目的建设。各军工厂由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派人指挥。红旗机械厂总指挥是杨绶璋。东风机械厂总指挥是崔至伦。浙江木材厂总指挥是苏广居。八五厂、拖拉机厂、化工厂和马蹄岙水电站也都派有专人负责。土木基建工程由省第二建筑公司施工。军工厂的生产工人由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从东北老军工厂调来。马蹄岙水电站和龙黄公路的工队伍也都由省里安排调来,县里只负责土地征用、政策处理、组织民工和供应木材、砖瓦、砂石料等地方建材。当时砖瓦供应最紧张。为了保证及时供应砖瓦,县里专门发出了组织砖瓦生产的通知。通知规定:在山区建设期间,所有砖瓦生产由县里统一调配,在山区建设任务完成之前,暂时不得安排民用,一切服从“小三线”建设的需要。一块小小的砖头都要由县里统一调配,可见县领导对“小三线”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各项建设工程量都分解到各个班组,分解到每一天。如管道总共有多长、多少个接头,墙体总共有多少立方米,都按计划要求分解到每一天。每天的各项任务必须保证按计划完成,只准提前,不准拖后。如白天完不成,晚上加班也得完成。

  龙黄公路和各个水电站都分别成立了工地指挥部。各个指挥部的指挥都是从县机关各个部门抽调的得力领导干部。龙黄公路的总指挥是县委委员、副县长李瑛。各个小水电站的指挥有工会主席邵炳炎、粮食局长李志万、商业局长曹延登、林业局副局长徐秀水、银行副行长徐克荣以及彭玉山等。成立了以董冠宪、乐法文为正副组长的水电设计小组,负责各个小水电站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指导。

  1966年春,省里通知要精简林业工人。这些工人多数来自温州地区,在龙泉工作多年,都有一定的技术。为了给他们安排一个较好的出路,也为了当时建设的需要,经县委同意,从被精简的工人中挑选了20多人组建宜工宜农工程队。以这批工人为骨干,再招收一些农民工。有基建任务,他们可以承包,没有基建任务就回家务农。当时,他们是高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说被精减是对他们的迫害,坚决要求回到林业系统。为此,我多次被批斗。在“小三线”建设中调用了大量的民工。仅在龙黄公路和大白岸水电站建设中,就调用了3000多名民工,负责挖掘土方和砂石料。当时是人民公社制,由县里发通知,由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干部带队上工地,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广大民工为“小三线”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许多民工在施工过程中被石块碰伤,有3名工人和1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政策处理

  当时,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农村是人民公社。任务是备战,一切政策的处理都是按照上述基本制度和需要处理的。如东风机械厂的厂址选在水南原龙泉林化厂。林化厂是国有的,即实行无偿划拨,可动产可以搬走,不动产一律划拨给东风机械厂。甚至规定连墙上的一枚钉子也不许拔走,并且限定时间搬出。搬迁那天正赶上下雨,就冒雨搬迁,真是命令如山倒。其它工厂、水电站、战备医院、档案馆、龙黄公路的路基占地,都是用到哪里划到哪里,土地是无偿使用。山地只给3年青苗折价补贴,水田给3年产量的补贴,所占用的土地由公社、生产队之间调剂解决。修建公路、水电站、厂房地基的平整等需用的大量民工,由县里下达民工调用指标,由公社、生产大队的干部带队上工地。民工工资报酬有3种处理方式:一是按天计酬,每人每天的工资0.80元,补贴粮票0.5斤;二是按件计酬,如挖土方,按土方量计酬;三是由工程队支付民工工资,工资额由双方商定。另外,对生活困难的民工给予少量的粮票、棉絮票补贴。民工与生产队的关系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民工以所得工资的8—10%,按月向生产队交纳公积金,民工不参加本队分配,平价向生产队购买其全家人的基本口粮;二是民工所得工资的30—50%归本人作为生活补贴,65—70%上交生产队,生产队按同等劳力记给工分,参加分配。按哪一种方式处理,由生产队与民工商定。

红旗机械厂旧址一角。啸武 摄



编辑:蓝钦琪 来源: 2018-11-30 09:10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