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罗墩:畲族文化特色村

  本网讯(记者 金伟红 通讯员 钟方忆)畲家的舞蹈跳起来,阿妹的山歌唱出来。每天下午13时,在竹垟畲族乡罗墩村,畲族婚嫁表演准时开展。盛装的畲族姑娘用美妙的歌声和精彩的舞蹈迎接远方的宾客,用独具特色的婚俗互动表演展示了畲族的传统婚嫁习俗,让宾客体会了一次别样的民族婚嫁风情。在罗墩村,这样别具特色的畲族文化表演,俨然成为了常态。

  罗墩是竹垟畲族乡5个主要民族村之一。全村共有211户770人,其中少数民族536人,占总人口的69.6%。自古以来,畲族人依山而居,以农耕狩猎为生。在畲族语言中,“山哈”是畲族人的自称,意思是“来开荒的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据该村村委会主任雷月荣介绍,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罗墩村,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黄泥房到小洋房,从封闭阻塞到交通发达、机耕路遍布林间小道,从传统的男耕女织到发展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116元到2018年18620元,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发展迅速……40年来,在文化产业的助力下,古老畲村与改革开放一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以前,我们村是个闭塞的山坳坳,大家主要居住在穷得叮当响的野猪窠附近自然村,经济收入少,生活条件差,可以说是真正的穷乡僻壤。”雷月荣说,当时,因为这个“穷”字,村里的姑娘往外跑,村外的女孩不愿嫁进来,村内不少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为此,乡党委、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红娘协会,牵线搭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雷月荣告诉记者,40年前,谁也没有想到这片土地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畲族特色村,凭借着“畲族文化”这张响亮的名片,村里旅游经济风生水起。今年,乡里招商引资的3000多万元的项目建设园区就设在村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雷月荣坦言,这份发展的机遇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东风。

  据该村村支部书记方青山介绍,为了传承发扬畲族传统文化,今年52岁的村民钟金莲,一直坚守着传统,传承祖辈流传下来的畲歌。除了传唱家传的畲族歌本,钟金莲还拜访村里的老人,寻找散佚的古曲歌本。《畲岚山》《族史歌》《甥遂昌》《秋娘与玉郎》……在钟金莲的整理下,一首首动人的畲歌得以跨越千年时光重现世人眼前,畲歌盘歌会应运而生,进一步带动了畲族文化的振兴。2018年,钟金莲还被评为市级非遗“畲族山歌”传承人。

  此外,该村还保存了“百年畲族传统服饰”两件,并成立山歌队,定期学习畲族山歌,积极传承弘扬畲族文化瑰宝。2010年,畲族“火炉塘”(民俗)被评定为龙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傍晚,记者看见村文化中心聚满了群众,一起载歌载舞。他们中间既有闲赋在家的妇女,也有在乡村企业上班的员工,既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一些较远自然村的群众甚至骑上自行车结伴前来凑热闹。跳过广场舞,她们还跳极具畲族特色的竹担舞,跟着畲族老人学唱山歌。相信,在改革开放东风沐浴下,罗墩村的畲族文化定会越来越繁荣,畲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编辑:张望 来源: 2018-12-27 14:28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