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蜂情”黄永 “生态蜜源”甜了百姓富了村庄

  记者 周晓寅 通讯员 翁琳慧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数千年。从最初的满足温饱,到生活略有富余,再到如今的全民奔小康。近日,在锦溪镇黄永村,记者聆听了这座小山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史。

  黄永村坐落在牛住公路沿线,西接住龙镇。“过去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我们村就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黄永村党支部书记张观付说,多少年来,村民们延续着先辈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自然也无暇顾及生活环境。低矮的老旧屋、房前屋后的土路和臭水沟、路边疯涨的杂草和到处乱扔的垃圾……脏乱差是黄永村90年代以前所展示的面貌。

  改革开放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接下来的村居改造,就成为了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进入千禧年,黄永村告别了土路和青瓦,乡间土路变成了宽敞大道,陆续矗立起的小洋楼取代了砖瓦房,勾勒出了一幅新农村的崭新画卷,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锦溪镇产业结构基本以农业为主,其中畜牧业以生猪、禽类养殖为主。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传统畜牧业遭遇发展瓶颈,无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而蜜蜂养殖被称为“空中畜牧业”,既不与养殖业争夺饲料,也不与种植业争占田地,更不形成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型农产业。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断深入,锦溪镇紧抓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业,引导村两委带领村民从事中蜂养殖,带动广大蜜蜂养殖户脱贫致富,还建立了“锦溪蜜源”品牌。

  “农民不种地,不像话。”以前村民把地承包给别人种时,还会遭到质疑。但后来,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历史潮流。叶根娥、梅盛伟夫妇就赶上了好时机。他们流转了农田、山林共50余亩,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枇杷树、桃树、苹果树等,其中20余亩用于养殖中蜂。

  2016年初,夫妻俩又瞄准契机,投资近400万元在黄永村张弓桥自然村创办了张弓桥中峰养殖基地。基地集蜜蜂养殖加工与农家乐(民宿)为一体,配套建设了甜蜜园体验馆、甜蜜山庄,为游客提供养蜂知识学习、养蜂乐趣体验、蜂蜜美味品尝及餐饮住宿等服务。得益于好山好水好空气,基地出产的蜂蜜散似甘露、凝如脂肪,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基地已经成为丽水市规模最大的中蜂养殖基地之一,是丽水市首家二级种蜂场,被誉为“江南蜜蜂谷”。

  自去年以来,锦溪镇在全镇范围内摸排了中蜂养殖资源底数以及村民的养蜂意愿,鼓励村集体将中蜂养殖作为集体经济“消薄”、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龙头带动、示范引领,广泛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使中蜂养殖业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2017年,锦溪镇共有蜜蜂养殖户162户3000余群,其中中蜂蜂蜜总产量近1.6万公斤,蜂产品产值达400余万元,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增添了动力。

  作为我市中蜂养殖“十箱万元”扶贫项目的帮扶对象,黄永村村民杨岩泉,去年通过养殖中蜂成功脱贫,今年他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政府很支持,我们很有信心!”

  青山绿水,是黄永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资本”。以青山为伴、绿水为邻黄永村凭借着怡人的景色,着力围绕“蜂”做好文旅文章。今年5月,我市第二届蜂旅文化节暨中蜂扶贫启动仪式在黄永村“江南蜜蜂谷”举行。活动期间,游客们不仅感受到“蜂情万种”“秀出蜂采”,参观和体验了现场割蜜,品尝了土蜂蜜、蜂王酒、蜂蜜茶,还热情参与了蜂蜜竞拍活动。锦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全市同步抢抓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组织原生态、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

  随着蜂产业的集群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创新、现代农业的活力注入,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和热情也日趋高涨,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裕。连日来,黄永村文化礼堂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工人们说,要赶在春节前全部完工。据了解,这个文化礼堂还将设置蜂文化特色馆,展示蜂产品并向大众科普蜂蜜生产过程。

  从靠山吃山维持生计的小村庄,到农旅产业齐头并进的“蜂情村”。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致富,上访村转身变成了生态有魅力产业有支撑、群众的实惠“蜂情山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编辑:张望 来源: 2018-12-27 21:13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