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从迎宾大道的“状元门”说起

  ◎吴锦荣

  丽龙高速公路龙泉出入口处的迎宾大道,绿树成荫百花盛开,以山清水秀的崭新面貌,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其中有一座展示龙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点──状元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状元门”,顾名思义是状元之门。这是否说龙泉在历史上出过状元?据学者考证,在唐代尚未有状元之称,当时对进士第一人,即夺魁者因名居榜首,多称为榜首或状头。到唐末至五代,状元之称始见于史籍,但它仅指考取进士高科之人,并非一定是指进士第一名。自五代起,士大夫中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的风气开始盛行。与此同时,也有称其他新进士为状元者,甚至在南宋时,对进士第二、三人称为状元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南宋初年葛立方就说到过这一情况:“今之新进士不问科甲高下,唱名出皇城则例喝状元,莫知其端。”直至元代,状元成为进士第一人的专称。宋、元时期,状元、榜眼、探花虽在民间和士大夫中间广为传 播,但还只是一种俗称而已。它们正式为朝廷所承认,作为官方授予一甲前三名及第进士的荣称,则从明朝初年才开始的。

  两宋时期,龙泉是有名的进士之乡,其中就有两人(何澹、叶适)获一甲第二名,一人(陈存)为一甲第三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迎宾大道上的人文景观称为“状元门”,似无不可。而今在此“门”下,设欧冶子、章生一、章生二、吴三公等龙泉历史上宝剑、青瓷、香菇等祖师的塑像,均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举状元,从而使该“门”颇具普世性的意味,其旨趣就在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

  在古人看来,因金榜题名继而仕途畅达,不仅是个人和家族的追求,而且也是地方的荣耀。因此与进士有关的人文景观,在龙泉古已有之,既有乡里民间所建,更有官方所设。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有吴瑴、吴穀兄弟先后登进士,里人建“双桂联坊”于乡里临清桥畔,以宣扬荣耀和激励后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因龙泉有吴深、鲍康尧、季 裒、吴克、鲍强五人同榜登进士。为了彰显龙泉首次“五士登科”,在县东崇因寺(即东大寺)左,大溪之岸边,建五桂亭。“桂”,指科举登第,例成语“蟾宫折桂”“桂折一枝”都是比喻科举应考得中、登科及第。崇因寺素有“龙泉巨刹”之称,香火旺盛信众和游客众多。左旁之五桂亭,坐北朝南,亭内高悬题有五位进士姓名的榜额,成为古城龙泉的一大人文景观。宋哲宗绍圣中(约1067年),邑人江通出资,由亭更建为籍桂堂。籍桂又称桂籍,指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由此可见,更建后的籍桂堂,其规模比五桂亭大,以展示更多的龙泉历年登第进士名榜,供民众瞻仰。

  建五桂亭、籍桂堂之举,既是登科进士的显亲扬名,激励众多读书士子,也是夸示地方文化之繁盛,成为宋代龙泉科举文化之盛事。随着龙泉科举兴盛,进士人数不断增加,在南宋时曾几次迁建或重建籍桂堂。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福建闽县人叶绾知龙泉,行教化善政,吏民皆服,他将籍桂堂迁至县治后九姑山上的 最高亭。此处凭栏远眺,一邑溪山之胜尽收眼底,有“栝苍胜游绝冠”之称,后更名为最高轩。为张扬龙泉科举文化,倡导社会崇文读书之风气,叶绾为这一盛事亲撰记文。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龙泉新任邑令徐文纪,将籍桂堂迁移至季南寿宅,季南寿亲撰《籍桂堂记》一文以为记(载明成化《处州府志·龙泉县志》)。季南寿是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又于绍兴十八年(1149年),以左从政郎、婺州州学教授复中博学宏词科,成为不可多得的“双科进士”,以其住宅为籍桂堂,就更显其“名人效应”的意义。二年后,继任邑令黄尧揆又重修籍桂堂,并特邀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榜眼、时任御史中丞、著名书法家何澹书额。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邑令傅兆、进士季某,在大溪边临水增建新阁,曾获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四名的何称,为此题《籍桂堂》诗一首:“清溪一百曲,洗我心无尘。日影上汀渚,桂香袭衣巾。露零芳更润,山沃叶长春。种德长如昔,他年更几人。”



编辑:张望 来源: 2018-12-28 10:4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