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不争粮地 不抢农时 不断增值

[丽水日报]龙泉“稻耳轮作”让“冬闲田”变身“冬宝田”

  本报讯(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金伟红 叶晓菊)“通过‘稻耳轮作’的模式,家里一年增加了10余万元的收入!”日前,龙泉市八都镇四村村民吴宗平兴奋地说,去年他就利用“冬闲田”培育黑木耳,一共栽培了10亩,效益非常可观。

  黑木耳培植实行“稻耳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即每年9月中下旬收完稻谷后,就在田里布下菌棒,一直可以采摘到第二年清明节,让“冬闲田”变身“冬宝田”。

  连日来,在八都镇高大门村的恒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里,10余名农民正在田里采摘成熟的黑木耳。合作社负责人翁加齐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基地里今年全部栽培“黑山”新品种,出耳齐,耳片都是单片的,即使前阵子阴雨天气为主也没有烂棒。

  早在2001年,龙泉就首创“稻耳轮作”模式,因为占地少、见效快,发展势头迅猛,广大农户、合作社纷纷学习推广“稻耳轮作”模式。黑木耳种植数由最初的500多万棒猛增至1.8亿棒,有效促进了龙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013年,龙泉引进“黑山”木耳新品种,通过4年试验示范全面替代了“916”品种,并推广“前期菌棒集约化加工+后期分散式”管理模式和黑白膜大棚标准化养菌等技术,改进灭菌工艺,节约木材资源,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黑木耳产量与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不断向周边辐射,拓宽了产业的横向布局。

  “利用时节差,高效培育稻耳,一亩地的效益近3万元,去除成本,每亩地的净收益还有1万余元,完全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稻耳轮作”模式,龙泉还积极推广菜稻、药稻、油稻等耕地轮作模式,充分利用水稻“冬闲田”,提高亩产值。截至目前,龙泉全市采用耕地轮作的总面积已达30000多亩。不久前,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等前来参观考察,相关轮作模式得到了专家组的频频点赞。

  龙泉市农业局食药用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还开展了以竹渣替代木屑的黑木耳替代基质试验,尝试节约木材资源、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开展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研发及出耳试验,研制成功后,借助污染少、省劳力、出耳齐等优势,将有利于开展工厂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产业新突破。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1-15 10:21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