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红色牛头岭 龙泉“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作为龙泉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陕北延安的南泥湾,而是龙泉县委旧址所在地西街街道牛头岭村,当年县委书记傅振军在此开展抗战救亡与生产自救的故事。

  1938年2月至1939年9月,傅振军任中共龙泉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牛头岭坑儿下自然村张三妹家里。由于人员来的比较多,物资供应十分紧张。牛头岭支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县委机关和首长的安全,同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在战士们吃完张三妹家7000多斤稻谷又缺乏资金买粮的状况下,傅振军当即决定带领战士一边工作一边生产,组织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开荒扩种,温饱问题基本上都靠自己解决。那时县委机关的革命战士晚上出去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的种子,白天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播谷子、播秧、耘田、打谷都干,甚至有时还和小孩子一起到田里拾田螺、捉泥鳅,加工大米都是用人工先把稻谷放到砻里砻出来,再放到踏碓碓白。当时的革命战士既工作又生产,当时的牛头岭,俨然成了龙泉的“南泥湾”。

  革命战士的生活也很艰苦,大米不够吃,就吃玉米、番薯等杂粮,有时还用野菜充饥。睡觉的地方,除县委书记和通信员、警卫员三个人共用一个小房间兼办公,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打地铺,女同志就住在仓廊里,被子很薄,天气冷了,就铺上很厚的稻草。但是,大家是从五湖四海来到一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而奋斗,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3-11 11:45



龙泉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