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林欣颖
青山巍峨,忠魂常在。住龙镇西井村地处浙闽边际,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我市重点革命老区村。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村中民居白墙上“红军革命到底,不怕牺牲”“红军是为工农利益的军队”等标语字迹尚存,承载着中国革命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1936年6月,中共浙西南特委在当时的住龙乡西坑村成立。在此期间,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教训,把公开的武装斗争和隐蔽的群众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共青团、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在浙西南革命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红色记忆没有消逝。2016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位于西井村的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修复竣工,西井村及周边村革命老区群众700多人参加了竣工仪式,共同追忆那段烽火岁月。
在特委旧址老屋中,记者见到了从事义务讲解工作的范有森老人。“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他常常给我讲革命年代的故事,游客们既然到这里,总归是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我就把父亲从小给我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范有森告诉记者,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原是他家的老宅,修缮后,虽搬至他处,但他坚持一直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义务讲解,至今已有4年。
受红色家风的影响,老人的儿孙们从小养成了勤勉正直、自强自立的品格。范有森说,现在儿女孙辈都已成才,但他依然希望留在西井村,继续守望这里的红色文化与历史印记,为更多的人讲述当年的故事。
“为什么村民们和红军亲如一家?那时的条件多艰苦啊,红军来到村里,却对村民秋毫不犯,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动群众一针一线。”西井村村委会主任范启发说,许多红军途经西井村或者来此养伤时,村民就自发地给他们送饭、做草鞋、缝衣裳,为革命牺牲的也很多,村里有4位烈士,13位交通员及红军失散人员。
在西井村,不论男女老少都会讲革命的故事,“当时来了哪些人”“开会的流程怎么样”“每个人长相如何”……这些故事被村民们代代传颂,深深烙印在西井村人民的心里,革命精神仍旧激励着老区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开拓创业。
“为了将旧址修复好,村干部们一边翻阅资料、寻访老人,一边四处筹措资金,虽然过程艰难复杂,但是能将革命的精神弘扬下去,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西井村党支部书记王发旺谈起旧址修复,他认为这对于村民来说既是纪念,也是产业,这些年西井村每年都会迎来一两万的游客,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慢慢增长了。
近年来,西井村明确了“美丽生态、红色小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修复了中共浙西南特委旧址、特委会议旧址,红军指挥部等多处革命遗址,建成了革命历史纪念亭、村革命历史陈列室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瞻仰。同时,通过开发绿色旅游休闲产业,推动农家乐、蜂产业等发展,打响了“浙西南红色小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