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来自浙江大学的8位大学生,围绕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团委提出的“汇聚青春力量·献礼七十华诞”主题,来到龙泉开展为期4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龙泉剑瓷文化,追忆浙大峥嵘岁月。
社会实践小队首站即是龙泉青瓷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致了解了千年来龙泉青瓷的兴衰传承。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就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和青瓷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对青瓷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沈子珍进行了采访。沈主任科普了青瓷烧制中素烧、施釉等环节,解答了队员们的疑惑,并分享了青瓷博物馆从建成到发展的历程,介绍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以及今年龙泉青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达成的战略合作,让队员们充分感受到龙泉市为传承与发展青瓷烧制技艺所作的努力。剑瓷合璧,熠熠生辉。下午,社会实践小队又参观了龙泉市宝剑博物馆,观赏龙泉宝剑精品,并了解了宝剑锻造技艺的历史沿革。
宝溪乡溪头村的龙窑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龙窑群,其中,有7座已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百闻不如一见。次日,社会实践小队奔赴宝溪乡溪头村,来到传统龙窑烧制技艺传承人金朝军家中,实地参观有200年历史之久的龙窑。龙窑烧制作为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在液化气窑等新工艺普及后一度衰落,龙泉本地的一些龙窑大都被废弃或改造。2017年,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龙泉市策划组织开展了以“不灭窑火”为主题的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系列活动,让濒临失传的龙窑技艺得以活态传承。这也吸引了原先在外拼搏的金朝军回到家乡,以金品窑第八代传人的身份围绕金品龙窑打造“古窑里”民宿,实现了文化振兴和物质富裕的“双丰收”。他的个人命运也是龙泉青瓷技艺由没落到再创辉煌的缩影,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力量。
追溯龙泉青瓷的历史渊源后,社会实践小队又来到上垟中国青瓷小镇,探究龙泉青瓷在现代的新发展。青瓷小镇在创办于1957年的原国营龙泉瓷厂旧址上进行改造,形成现代性极强的文化旅游景区。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现代青瓷工厂中采用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并采访了相关负责人,了解青瓷小镇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目前龙泉青瓷行业的转型升级。
龙泉与浙江大学的渊源也吸引了社会实践队员。队员们前往芳野浙大龙泉分校旧址,追忆浙江大学西迁时期的峥嵘岁月。在曾家大屋,队员们体验了当时学生上课的艰苦条件,煤油灯、木板凳,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老物件让队员们身临其境。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浙大师生依旧潜心求学,竺可桢、孟宪承、谷超豪等一大批学者在此教书或求学,在战乱中延续知识火种。“以弦以歌,往哲遗规追鹿洞;学书学剑,几生清福到龙泉。”正厅中由胡伦清先生所作的对联完美诠释了浙江大学一脉相承的求是精神。
这次龙泉之行,社会实践小队的队员们都表示受益匪浅。队员徐铭婕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古人的匠心独具,更为青瓷艺人代代相传的执着坚守而感动。我相信,不断创新的青瓷工艺,别出心裁的推广模式,能为龙泉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能让青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好故事的一部分!而浙大芳野之旅让我对西迁岁月有了实体的印象,浙大师生坚守学术的求是精神也激励我努力奋斗,以和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站在一起。”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