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巨位于龙泉市区南面,距市区10公里,面积155.7平方公里,全乡耕地总面积1.8万亩,山林总面积18.4万亩。全乡18个行政村,人口17559人。十三五期间,兰巨将以“一线一镇两区”规划为统领,奋力推进“江浙之巅氧吧小镇、山水画廊养生福地”建设,唱响“养生兰巨、长寿之乡”品牌,努力建设“健康、美丽、幸福”好兰巨。
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便利。兰巨地处近郊,2015年兰巨氧吧长寿小镇被列入丽水市39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6年3月,成功入选浙江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安豫线龙庆高速在兰巨豫章设置了“龙泉南”互通,正在建设的“衢宁铁路”贯穿兰巨,通景公路的改造完成,龙泉山二期缆车及停车场项目的落地,极大地改善兰巨和龙泉山景区对外交通条件,兰巨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生态环境优良,山水风光旖旎。境内东南部丛山险峻、古木参天、海拔落差悬殊、气候多样。享有“华东古老植物摇篮”和“天然珍稀动植物园”美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既4A级龙泉山景区、主峰黄茅尖为江浙之巅。西北部地势平坦、空间广阔、溪流潺潺、绿意盎然,瓯江上游的八都溪、小梅溪、豫章溪、均溪溪四条流域在兰巨汇合,素有龙泉“江南水乡”之美誉。
文化底蕴深厚,人脉资源广博。兰巨是宰相故里,官宦之乡,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故乡。在宋朝,仅豫章村就出了二十五位进士,官员多达一百四十五人。何执中官至宰相,他发明了“架库阁”,提出由朝廷统一保管档案,被尊称为是档案学之父。何澹官至副相,辞官守孝期间,关怀乡土建设,奏准朝廷调兵三千疏浚处州通济堰,将木坝改为拱形石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体。他还主持修撰龙泉第一部县志,在《龙泉县志》中用185个字记述了原始香菇砍花法,为龙泉赢得了世界香菇发源地的美誉,被尊称为香菇文化之父。
农业基础扎实,产业集聚发展。兰巨是传统农业之乡,也是现代农业的主阵地,兰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列为全省首批25个创建点之一。目前全乡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面积达1万多亩,千亩示范畈3个,育秧(烘干)中心3个;茶园面积1.2万多亩,占全市四分之一;建成梅地仿野生灵芝基地和大巨连栋大棚标准灵芝基地各1个,成为全国灵芝大会主要参观点;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生猪示范场11家;大力推广“猪-沼-竹”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养殖小区被评为省十大美丽牧场。
乡村旅游独特,精品线路凸现。兰巨是丽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样板路。打造了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官埔垟、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和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炉岙村;推进了龙祥观、龙泉山二期开发项目、仙仁长寿谷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星级农家乐和创建农家乐综合体,全乡共有农家乐(民宿)51家,511个床位,3542个餐位。形成了“清凉世界”炉岙村、“枫情茶园”官埔垟村、“香菇部落”大赛村、“古道新村”张山村、“农业观光”大汪村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长寿资源丰富,养生产业火热。兰巨是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发展规划龙泉市境内的核心区,也是龙泉市旅游休闲养生养老规划的中心。全乡共有百岁以上老人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0.0338%,高出丽水市平均值0.0267%;90岁以上老人78人,80岁以上老人458人,高龄长寿人口占比高。其中仙仁村被誉为“长寿之村”,769位村民中100岁以上的老人2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0.26%,而全省同比为0.0037%。90周岁以上的老人3人,80岁以上老人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