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那些取走无数生命的战场凶器,染红整个战场!

  

  风烟萧瑟的战场上,火光将天与地的界限映的模糊不清,鲜血和汗水混一起把战甲紧紧黏在身体上。

  兵士从身前还带着余热的胸膛中抽出长剑,剑刃离体带起的鲜血为战甲染上些许狰狞,箭簇从耳边呼啸而过,就在须臾之间,兵士长剑已经脱手,闭眼前看到的最后一幕是散发着冰冷寒意的染血矛尖。

  随手翻开中华乃至世界历史这本大部头中的任何一页,我们都能从其中找到战争的痕迹,战争,这种团体和国家之间最高级的斗争表现形式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发展史。而直到十九世纪之前,冷兵器都是这部由人类书写的漫长斗争史中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鸦片战争轰开清政府的大门前,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大多都是这样的

  在浩如繁星的世界冷兵器发展史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兵器都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之一。

  从山顶洞人第一次把鹿角磨尖绑到木棍上,到刑天舞干戚的神话,再到被各种小说描述的神乎其神的方天画戟,冷兵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带着或热血或金属冰冷的传说。

  虽然在岁月的侵蚀下,它们大多已经裹上氧化的痕迹,静静的躺在厚土之下或者博物馆玻璃柜中,等着人们去发掘那铜绿下掩藏的传奇。

  这些来自古代的生命收割者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剑,百兵之君

  剑,又称“轻吕”、“径路”,“长铗”,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武经有载,“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

  剑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常提到的冷兵器了。它可能不是染血最多的冷兵器,也不是古代军队中最负盛名的凶器,但却作为短兵之祖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剑在中华大地上传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史记·黄帝本纪》有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假如这些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在那个火耨刀耕的年代,作为华夏共祖的黄帝和他的对手就已经开始制剑为兵,也正因此,剑作为初生于青铜器时代之前的杀人兵器,又被称为“短兵之祖”。

  根据《史记》记载,在上古时期,黄帝就已经开始制剑

  在《越绝书外传·宝剑篇》有提到“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按这个说法,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剑大多是用“玉”也就是石头制成的,而在近代出土的文物中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在新石器时代,剑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北方地区出现的石刃骨质剑,另一类是流行于东部沿海的环柄骨剑,在那段人类还没有炼制金属能力的时光里,岩石和骨头成为了杀人凶器的主要材料。

  尽管和我们现在认识的剑有很大区别,但这种石剑确实是剑的最初形态。到了青铜器时代,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硬度高,熔点低,还易于加工的青铜合金终于取代和石和骨成为了兵器的制作材料。

  中国在商朝就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制剑记载,那时的剑大多“两刃而有脊,自背至刃”又“背刃以下,与柄分隔青”,虽然长度大多较短,但是已经和后世的剑在外形上没有了太多的出入。

  春秋战国时期,剑已经作为战场上步兵作战的主要兵器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经过加长后长短适用,使用灵活,易于上手的剑作为短兵相接时的杀人兵器颇受当时战争贩子们欢迎。

  彼时的吴越两国都是铸剑大国,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楚墓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诞生于那个时代。同样也是在这个时代,欧冶子、干将这些铸剑大师开始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出现,而像“干将莫邪”这样的传说,也让后人神往不已。

  这把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因为剑身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得以千年不锈

  青铜剑受限于青铜硬而脆的特质,大多长度有限,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铁剑开始逐渐取代青铜剑成为战场的主力。

  加之骑兵开始在战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骑在战马上冲锋陷阵、马上接战对武器硬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拥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长度加长的铁剑彻底把老旧的青铜剑拉下历史舞台,在战场上散发着其独有的森冷锋芒。

  不过随着骑兵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马战战术的变化,更善于刺击的剑越来越不能满足高强度作战的骑兵需求,剑的地位开始逐渐被更重切削的刀所取代。

  尽管有着青虹剑和倚天剑这种名剑,但是到了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刀已经全面取代了剑在战场上的主力地位,把其挤到了战争的边缘地带。

  在这之后,剑更多的被视作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为豪门贵族和江湖豪侠所好。但是它作为“百兵之君”独特的象征意义却越来越盛,在中华文化中已经超脱了杀人兵器的桎梏,具有了更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三国时期前,钢铁就已经取代青铜成为了剑的主要材质

  ?刀,取代剑的短兵之王

  作为取代剑战场地位的短兵之王,刀的起源和剑一样能追溯到石器时代,事实上,虽然早在黄帝逐鹿中原的时候就有剑的传说,但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青铜兵器,却还是刀。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用石头、兽骨等材料磨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具,这些刀最初并不是在战场上使用,而是作为劳动工具用在生活各个角落的。

  最早的青铜刀是脱胎于石刀而成的,这种刀和钺极为相似,大多为短柄,刀刃较宽,刃部向上翘起,适合砍削。不过也有着质地偏脆,韧性不足的缺陷,劈砍时极易折断,所以在青铜器时期刀并没有像剑一样被广泛应用在战场。

  ↑↑↑这种石刀是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工具之一

  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期,随着钢铁的问世,应用了钢铁作为主材料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质地坚韧,做工精良的战刀没有了易断的缺陷后被广泛应用在了战场上。

  加之彼时骑兵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取代战车的位置,长于刺击的长剑很容易在战马上被高速刺击后带来的冲力拉下马背,陷入挨打的困境,于是其地位逐渐被适合劈砍的长刀取代。到了汉末,剑几乎已经完全退出了战场主力阵列。

  相较于剑来说,刀更适合骑兵的作战方式

  当历史的进程发展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款几乎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冷兵器史的武器——环首刀。环首刀自商代出现,汉代开始兴盛,甚至一直到抗战时期都被中国军队广泛应用。

  这种刀得名于其刀首上的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尽管环首刀刀型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其刀首的环却一直存在。刀在战场上大部分时候使用方式都是用力的劈砍,环首的存在可以让刀具更难脱手,除此以外还能起到调整重心的作用。

  这种汉代环首刀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冷兵器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代的环首刀大多都刀柄较短,刀背偏厚,长约1米左右,除了环首以外,这种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细长又笔直的刀刃。

  这种武器威力巨大,劈砍时甚至能直接在马上斩落敌人头颅,直刃的造型也能应用于刺击,在那个年份里有着堪比现代AK47的泛用性。且环首刀制作方便易于量产,其刀身只需要打造出一根铁条后开刃切尖即可,故被大量应用在汉代的军队中。

  到了三国时期,环首刀已经成了军队的标配,几乎每个兵士都会分配到这样一把威力巨大的杀人凶器。《太平御览》中提到,诸葛亮曾经命著名刀匠蒲元在斜谷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造出了三千把能劈开装满铁珠竹筒的神刀,为皇叔数次兴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三国中另外的两方,魏、吴也对铸刀颇为重视,曹操起兵初期就和工匠共同打造出了各种刀具装备军队。而陶弘景也曾在《刀剑录》描述,孙权于“黄武五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可以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也正是军背的竞争。

  不过,尽管我们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来讨论刀剑,但他们在古代战场上却极少单独出现,除了“特种作战”的陌刀手以外,大部分时候刀剑都是搭配着盾牌使用的。

  刀剑更多时候都是这样搭配盾牌使用的

  ?枪和矛,改变战场的长柄凶器

  以殷商为起点,对我国早期的战争形态按时间分类的话,可以分为车战、步战与骑战三个过程,春秋中期之前以车战为主,战国时期以步战代之,秦至汉初战场上的主角则逐渐成为骑兵。而我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变化节点,也都能和战争形态的转变一一对应上。

  在古代战场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刀剑以外,还有着很多长柄兵器的身影活跃其中,这其中最耀眼的大概就要属矛和枪了。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对骑兵来说可能更为适用

  矛是一种长柄,有刃,擅长刺击的进攻型长兵器,这种战场上的大杀器可以视作枪和槊的前身,其几乎是古代军队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把磨尖的石头绑在木头上,用来狩猎和自卫。

  而到了殷商至战国时期,得益于青铜器的普及,青铜矛更是成为了战场上的主战兵器。在那个战争主体为车战的年代,两军对阵时距离极远,再加上站在战车上进攻时短兵器攻击范围有限,“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

  当时间推进到了马战时代,因为矛长度过长,骑士们在战马上很难将矛周转灵活,所以被后人称为“百兵之王”的枪开始逐渐取代矛,成为骑兵们最喜欢的装备。和相对来说比较笨重的矛相比,枪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且通常比矛短,更适应马战的需要。

  枪的长度大多在1到1.8米之间,和矛一样是刺击类武器,但是比矛更难熟练使用,在十八般兵器中,一直有“年棍,月刀,久练枪”的说法。根据《枪谱》所言,枪来源于苗蛮,相传在古时,西方有一个叫武吃氏的氏族,武吃氏人不论男女,都从小习武,武艺娴熟。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

  枪法以拦、拿、扎为主,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其对使用者身法和腰腿、臂腕力气要求极高,练习难度远超过刀剑等短兵器,当然练成以后,在战场的杀伤力也十分强大。在《三国演义》中,除了使用涯角枪的赵云以外,以丈八蛇矛闻名的张飞其实也是用枪高手。

  不过虽然枪和矛都是古代流行的长柄兵器,但那个年代是真正的马战之王,却还要非槊莫属。槊其实也是由矛发展而来的长兵器,它和矛最大区别就是锋刃的长度。槊的锋刃长可以达到50到60厘米,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它即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可谓骑兵对战时真正的大杀器。

  ↑↑↑这就是槊头,要比枪头和矛头长上很多

  到了唐朝后,骑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能决定战争最终走向的胜负关键。而当时铠甲已经普及,普通的枪矛很难穿透厚实的金属铠甲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于是作为重型兵器的槊有了用武之地。槊一般长于枪而短于矛,由沉重的金属锋刃和上等韧木主干制成的槊杆组成。虽然槊因为槊头的独特造型可以满足挥舞劈砍的需要,但在战场上它最多的应用方式还是直刺。

  槊的使用方式其实和西方的骑枪有一些相似,骑兵在马上高速冲锋,将槊身横举,借助马力用沉重的槊头将敌人贯穿。在古代战场上,这样一支装备着快马强槊的重骑兵将会是所有敌人的噩梦。

  槊在战场的用法和欧洲中世纪的骑枪有一定相似之处

  ?已经逝去的冷兵器时代

  在中国有记载以来浩瀚数千年的战争史中,冷兵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间更是一直流传着十八般兵器的传说。但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西方列强用火器和大船巨炮映红了帝国的黄昏,冷兵器逐渐走出了战场主力的阵列,被枪炮所取代。

  许多年后的今天,那些曾经浸满鲜血的兵刃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只能从古书的字里行间和博物馆里覆盖着锈迹的陈列品中品味那曾经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那些深埋地底的刀枪剑戟或许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在战场上碰撞出陨落生命的火花。

  但当午夜梦回,在锈迹和灰尘之下,依然隐隐有战马嘶鸣和弓弦拉动的余音传出,吸引着我们去探究那些原始却充满血性的年代。

  

  每日欣赏一把兵器

  今天欣赏的这把剑叫环首短刀/剑,喜欢的朋友可以识别图末尾的二维码进入微店了解详细信息!

  

  

  



编辑:张望 来源: 2019-07-09 18:32



龙泉政府网